选择性伤椎切除重建与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前路选择性伤椎切除重建是否有助于促进伤椎早期融合,降低邻近终板塌陷发生率.方法:62例符合前路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行选择性伤椎切除,闸门式融合器重建(选择切除组)及伤椎次全切除,圆形钛笼重建(次全切除组).分别记录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最终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ASIA)程度及疼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后突畸形角度及融合时间.最终随访时椎体高度丢失的程度用于评估终板塌陷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选择切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次全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ASIA评级,VAS评分,椎体高度,后突畸形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最终随访时,两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后突畸形矫正及丢失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选择性切除组疼痛改善较为明显,最终随访时,VAS平均为9.4±8.9.终板塌陷发生率低,平均高度丢失为0.4±0.5 mm,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融合率分别达到83.3%和98.5%,相比钛笼组53.3%及64.5%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期随访研究表明,选择性伤椎切除,闸门式融合器重建能够促进伤椎早期融合,并降低终板塌陷的发生率,在改善神经功能,矫正后突畸形方面与传统伤椎次全切除相当,是提高前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一项创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慢性骨脓肿和骨样骨瘤在X线、CT及MRI上的不同表现,以期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指导方向.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0例慢性骨脓肿病例和26例骨样骨瘤病例的影像表现.40例慢性骨脓肿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28例行CT检查,23例行MRI检查;26例骨样骨瘤病例中15例行X线检查,19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 结果 40例慢性骨脓肿病例中X线和CT见骨
目的 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影像技术专业CT操作技能的教学现状,探讨提高其操作水平的途径. 方法 本文收集45名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的2016年度在籍全日制高职(或中职)学生CT操作技能赛场资料,其中高职38人,中职8人,分别来自45所高等职业院校.对照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大纲及本次大赛CT检查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 ⑴在规定时间内,按素质要求、患者准备、机器准备、技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对腰骶部脊神经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成像的初步研究,测量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腰骶部脊神经的弥散参数(FA值及ADC值),探讨腰骶部脊神经DTI及DT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选择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T MR超导型扫描仪、脊柱8通道线圈,对患者及志愿者均行腰4-骶1椎体水平常规MRI扫描及弥散张
肱骨近端骨损伤侧位,常规采用穿胸位投照。但由于儿童不能合作,肥胖患者胸部组织的遮挡,尤其是石膏固定的患者,使得肱骨头部位显示不清,影响病情的诊断。下面我介绍一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方法: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贴近摄片架,身体向后旋转,使后背与摄影架成45°角。中心线对准肱骨上1/3处垂直射入。不能站立的婴幼儿,可采用卧位方法投照。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患侧上臂外展30°角,屈肘呈90°角,手
会议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 目的:探讨面神经及面神经管先天异常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自2002年至2016年5月,我们行面神经管的HRCT CPR约1000余例.CT机型:Mx8000及Philips iCT.扫描参数:120KV,200mAs,层厚0.5mm或0.625mm,采集矩阵1024*1024,显示矩阵1024*1024,重建层厚0.2-0.3mm.在轴位及重建的冠、矢状位
目的 探讨ROC曲线在幕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的应用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位于幕下的12例PCNSL和15例实性单发转移瘤患者的常规、增强MRI及DWI资料.在分析常规图像和DWI基础上,进行肿瘤灶(包括肿瘤实质区及对侧正常区2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并得到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实质区rADC值的
目的 1)获得OA患者与健康成人膝关节软骨的T1ρ值. 2)获取健康成人、OA患者膝关节软骨的T1ρ与T2值的相关系数,了解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1)20例正常膝关节行横轴位3D T1ρ、T2 mapping序列扫描.测量志愿者髌骨、股骨各区域软骨的T1ρ、T2值. 2)38例OA患者的患侧膝关节行横轴位T1ρ序列扫描,测量髌骨、股骨各区关节软骨的T1ρ值,与20例正常膝关节的值比较. 3)OA组
目的:分析乳腺MRI上小肿块(≤1cm)的MR特点,探索有价值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指标,建立良恶性诊断模型,提高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术前影像学检查为可疑恶性并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的乳腺小肿块(≤1cm) 83例,分析病灶的MRI形态学、T2WI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简称Wallis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5月,应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7例.观察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1年er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腰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情况(ODI)及X 线片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平均
目的 探讨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43例不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23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组);2组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离床时间及术后48 h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