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Fe2O4纳米颗粒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来源 :2007两岸三地博士生NBIC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醋酸锌和硝酸铁为原料,浓度为3M的NaOH调节溶液pH值为10,利用水热反应得到了纳米ZnFe2O4超细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散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ZnFe2O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10纳米,大小分布均匀,无团聚。拉曼散射峰的宽化可以解释为Zn2+与Fe2+占据四面体或八面体同一个晶胞位置,使着一位置呈现出两个频率非常接近的拉曼振动模式,并互相重叠造成的。
其他文献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Mg2Si及掺Ag、Al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未掺杂Mg2Si的间接带隙宽度为0.2994eV,其价带主要由Si的3p及Mg的3s、3p态电子构成,导带主要由Mg的3s、3p及Si的3p态电子构成,静态介电常数为18.89.掺Ag后Mg2Si为p型半导体,价带主要由Si的3p,Mg的3s、3p及Ag的3p、4d、5s态电子构成,静态介电常数为11.01.掺Al后Mg2S
建立了纳米通道流体及离子电动输运的分子动力学(MD)模型,分别模拟了NaCl、KCl两种电解液在中性壁面纳米通道中的电动现象。模拟结果表明,外加电场作用下,中性壁面纳米通道中亦可产生显著的电渗流(EOF),但NaCl、KCl两种溶液中溶剂水的流向完全相反。模拟结果显示这两种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在靠近壁面附近都呈非均匀分布,形成显著的不呈电中性的交错层,但并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双电层(EDL)。通过对上
用聚乙烯醇(PVA)和尿素(urea)作为燃料,采用溶胶-凝胶热解法成功地合成了纳米尺寸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δ(BSCF)粉体.并研究了其晶格结构、微观特征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表明,产物前躯体在950℃下热处理5h已经完全形成了立方钙钛矿结构,其平均晶粒尺寸约83nm,晶格参数a为3.9852 (A).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450℃时,BSCF的电导率为3
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了Cu-5%Cr(质量分数)纳米晶粉末,运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显微硬度计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过程控制剂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粒度,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液体过程控制剂—无水乙醇和溶剂汽油时,所制备的粉末粒度与硬脂酸做为过程控制剂时相比较小,但由于液体过程控制剂增加了磨球运动时的阻力,从而导致
The effect of chemical cross-linker content over broad ranges of weight ratio(WR) of the cross-linker to the functional monomer from 7wt% to 28wt% on the shape,size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poly(N-isop
以聚酰胺酸为有机前驱,不同结构的T型分子筛为杂化物经高温热解制备了新型的炭/T型分子筛微孔复合膜材料.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膜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纯组分气体(CO2,CH4)以及混合气体(CO2/CH4∶50/50)的渗透实验对复合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型分子筛在炭相中分散良好,其晶体结构在热解过程中没有被破坏,同时形成了稳定的无机/无机复合结构.气体渗透实
传统上利用LiCl制作的湿度传感器只能在一段湿度的范围内进行湿度的测量,并且由于LiCl易水解的性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LiCl容易流失而使元件失效。实验中将LiCl材料组装到SBA-15分子筛中来改善材料的湿敏特性,并对材料分别进行了IR和SEM表征分析。利用该系列材料制作并获得了全湿度范围内特性良好的电阻型湿敏元件。通过不同比例的LiCl的掺杂,选择出掺杂量为15%wt LiCl的样品最适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共平面微结构气体传感器,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MEMS技术制作了传感器样品.实验测得该传感器对于50ppm浓度CO气体的灵敏度为8.6(R0/R),功耗为82mW,响应时间约5s,恢复时间约22s,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同种敏感材料烧结型传感器(测50ppmco)的2.5倍,而功耗却是同种敏感材料烧结型传感器的1/2,是一种具备了体积小、重量轻
我们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依托氧化铝模板,制备了具有择优取向的单晶锑纳米线。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我们研究了单晶锑纳米线的生长行为。研究发现,锑纳米线的初始生长是一个三维成核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多晶体。然后通过渐近成核机制逐渐演化成二维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单晶体。我们提出了这种转变的机制,这些结果对深入理解纳米线的生长机制以及更加精细的调控纳米线的取向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生物蛋膜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灼烧热处理过程制备新型生物形态SnO2气敏材料的工艺方法.整个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从而影响无机晶粒的形成和组装:同时,热处理温度可直接控制组装单元尺寸在2.8-26 nm范围内变化,最终获得具有分级形态的三维互通纳米氧化锡半导体薄膜气敏材料.对所制备的SnO2分级结构纳米材料进行多种气体(乙醇、甲醛、液化石油气、硫化氢,以及汽油)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