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不同布桩方式为切入点开展均质黏质粉土场地中的低承台桩基的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对上部荷载相同的三种不同布桩的桩基进行地震动力反应数值模拟,揭示了三种不同布桩形式的桩基础在相同地震动输入下结构和土体的加速度、位移、剪力、弯矩动力响应特征及机理,详细阐述了各种布桩方式抗震性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输入下墩顶墩底的地震动响应大于单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响应;桩、承台、墩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越对称
【机 构】
: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不同布桩方式为切入点开展均质黏质粉土场地中的低承台桩基的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对上部荷载相同的三种不同布桩的桩基进行地震动力反应数值模拟,揭示了三种不同布桩形式的桩基础在相同地震动输入下结构和土体的加速度、位移、剪力、弯矩动力响应特征及机理,详细阐述了各种布桩方式抗震性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输入下墩顶墩底的地震动响应大于单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响应;桩、承台、墩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越对称,水平刚度越均衡,对土体运动势能越具有衰减作用;桩数越多,群桩的柔度系数增大,其受力变形协调性能越好,其受力反弯点埋深越深.综合对比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和土体的动力响应特征,对于均质黏质粉土层场地,2×1布桩抗震性能最好.
其他文献
依据某次高应变动力测试考核结果,结合其桩身材料特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发挥性状的分析,通过Monte Carlo法和LS-SVM法对高应变动测不确定度进行了定量的评定.针对实测曲线拟合法不具备显式、解析的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测量模型的高应变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高应变动测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概率密度分布,采用基于Halton序列的拟蒙特卡罗法对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进行模拟分析;利用测试考核结
本文以某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和施工为例,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本工程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发生的原因.通过本工程的加固及纠偏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描述,提出了针对风化岩地区地基处理及地基基础加固施工方案的建议.本工程采用的灌注桩复合桩基加固方案,加固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建筑物的后期沉降,加固及纠偏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性突出,可为类似加固、纠倾工程提供参考,对地质条件好的地区地基处理及地基加固施工有一定的指
低应变反射波检测法是目前最为高效且经济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由于缺陷的隐蔽性及复杂性,检测结果往往存在误差.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桩基三维数值模型,对桩身不同位置处,不同变截面的缩颈缺陷低应变反射波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桩身存在较长缩颈缺陷时,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反之则误差较大;当桩身存在较短缩颈缺陷时,缩颈程度较小时难以检测,缩颈程度较大时会误测为断桩;当桩身中部存在较长且缩颈
针对古旧城区存在的既有古建筑物保护和城区地下空间功能提升的矛盾,本文以某既有古建筑物桩基托换及其地下空间开挖为实例,通过对其既有地基基础加固、桩基托换、基坑支护和地下空间开挖的设计、施工、监测的分析,给出了桩基托换设计方法、施工关键技术和注意要点,提出了类似工程中设计和施工方法的建议,并指出了未来既有古建筑基础托换及地下空间开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平荷载作用下异形桩(等截面扩底桩、根键桩)桩周土体的变形特性及中性点位置变化将直接影响异形桩整体水平向承载力特性,然而常规试验手段极难获取桩周土体的变形特性.因此,设计一套水平加载系统并基于透明土材料和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的模型试验,为获取桩周土体的位移场,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异形桩桩周土体变形进行非介入式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等截面桩,异形桩通过改
在预应力管桩沉桩施工过程中遇到密实砂层时,在管桩桩孔内安装钢质高压射流管,采用混合接头对高压气体和液流进行混合,形成高压气液混合射流;气液混合射流对砂层进行冲击,在桩管底部产生局部负压,高压气液流体通过射流管和管桩内壁的间隙上返,在液流上返的过程中将扰动冲散的砂粒携带至地面,直至穿透密实砂层,达到预应力管桩沉桩引孔的施工效果.
基坑开挖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的影响正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单桩、两桩和九桩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在不同土体开挖深度工况下,桩顶荷载P、坑内工程桩与挡土墙的距离L因素对坑内既有受荷工程桩的内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开挖深度的增加,工程桩有效桩长减小,桩身最大弯矩点下移;当有效桩长减小至开挖前有效桩长的约一半时,新增挖深会显著增加桩身侧向位移;桩与支护结构距离的减小,以及轴向荷载的增加,会
近年来,低承台桩基础在土木工程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现行规范中未引入承台形式对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对成层土场地中不同承台形式的低承台桩基础抗震性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竖向承载力相同的原则,设计三种承台形式的桩基础,分析不同承台形式的桩基加速度、位移、应力地震响应特征,综合评价不同承台形式桩基础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承台形式对桩基础在塑性累计阶段的
为研究软土地震条件下摩擦型桩筏基础-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行为,采用土工离心机开展一系列桩筏基础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采用饱和高岭土模拟软土地基,上部结构简化成杆件和集中质量,桩间距包括4d和6d.在50g离心加速度下输入不同幅值人工模拟地震波,分析结构与土体模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长的振动周期范围内,桩筏模型地震加速度普遍超过地表土体;两种桩距桩筏基础的震后瞬时沉降总体
由于抗浮设计方案及施工过程处理不当,建筑物抗浮区域结构(如:纯地下车库部分)在地下水位快速上升时很容易造成上浮和受损破坏.当地下水位再次降低后,大部分上浮结构区域会基本归位.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的同时,由于基础与地基、防水板与地基之间往往存在接触不紧密或脱空的现象,地基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破坏,因此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和填充密实处理,以防止上部覆土后二次变形对加固结构的次生影响.压力注浆树根桩因其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