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化肥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解析--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降低化肥消耗强度是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运用Laspeyres指数建立完全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4~2011年中国不同作物化肥消耗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技术退步引发的化肥利用效率下降是中国化肥消耗强度增加的主导因素,农产品结构调整虽然起到了减缓化肥消耗强度增长的作用,但影响较为有限;结构效应、效率效应在三类农作物内部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推动了粮食作物化肥消耗强度的增加;结构效应促使了经济作物化肥消耗强度的下降,而效率效应则拉动了经济作物化肥消耗强度的增加;结构效应是园艺作物化肥消耗强度的增加的主要因素,效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园艺作物化肥消耗强度的增加.因此,为了降低中国化肥消耗强度,应大力推广节肥增效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他文献
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从生产距离函数出发,采用最优农业机械投入量与实际农业机械投入量来描述农业机械化效率,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8年-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机械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效率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中国农业机械化效率在2000年之后有一定改善,但农业机械投入依旧存在较
从农户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影响中国农产品总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弱质劳动力务农、劳动力兼业经营和农业规模经营.采用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不同质劳动力利用和农业劳动力兼业不一定会影响农产品总产量,农户的粮食规模种植模式也不是注定会提高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由此得到的主要启示诸如:中国农产品总产量水平主要是由当前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中,如果农户收入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6个县的调查反映现阶段种稻大户农技信息渠道选择,表明农技人员、电视以及政府科技宣传资料是种稻大户获取农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种稻大户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农技信息需求、健康状况、风险偏好是关键因素,农户性质、耕地规模、所处地形、家庭外出务工人数是重要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次要因素.
“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化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内生性”崛起.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演化趋势及成因.研究发现,重庆市农业现代化演化趋势呈现“俱乐部收敛”态势,但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俱乐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劣势俱乐部的发展差距会逐步缩小,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整体趋好,科技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组织、劳动力素质、政府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主销区粮食物流快速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主销区粮食物流快速响应能力影响因素体系.结果表明,粮食物流运作要素、粮食物流运营环境、粮食物流硬件基础是影响主销区粮食物流快速响应能力的主要因子,其中粮食物流运作要素因子中的粮食供应质量、产销区合作关系、人员素质对主销区粮食物流快速响应能力影响最为重大,可依托粮食供应链整合稳固产销合作关系、建立产销区合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最重要的民生产业,认购有机农业是以消费者或企业对台湾农业的认同,透过创新服务、促进推广,成为具体的认养预购活动,即亲手种植付出时间及心力,体验土地的力量、农产品的生命活力,来达农地永续经营的实践.有机农业是台湾农业永续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在消费者意识尚未认同下,更需透过认购有机农业,保障农民收入,保护农地活力.更需政府的辅导措施,积极导入退休族或老人休闲劳动投入有机农业,积极对消费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纷争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安全问题开始得到各国的日益关注.本文对农业产业安全理论和产业链治理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构建了三维立体产业安全概念模型;以玉米为例研究了农业产业安全和产业链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测算了玉米产业安全的程度,并进行了预测;并对加大产业链治理及提高农业产业安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对新民市瓜和食用菌产业集聚区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产业规模扩张的非经济性动力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对于新民市西瓜和食用菌产业来说,合作社、政府等外部力量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农户自我技术积累和农户间的知识共享构成产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另外,农户间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对农户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显著促进作用.
本文采用CHNS数据库1989-2009年家庭收入数据探讨中国农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降低贫困发生率效果显著,但是对降低贫困深度和强度效果不佳;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在不同时间段表现为:长期>中期>短期,收入分配恶化和贫困线上升对减贫的负面作用在不同时间段表现为:长期>中期>短期;贫困发生率对经济增长比较敏感,而贫困深度和强度对收入分配的变动比较敏感,因此
目前,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社会科学界关注的课题,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实际中仍然在广泛的应用.杨凌区是中国的“农科城”,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本文选取1997-2008年杨凌区12年经济发展的数据,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经过测算得出杨凌区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资本投入是杨凌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存在结构失衡、劳动力规模小等问题,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