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

来源 :第八届全国埋线疗法经验交流大会暨甘肃省2017埋线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髌下脂肪垫损伤也称Hoffas脂肪垫,是各种原因导致膝关节内脂肪垫出血、渗出、粘连、增生性肥厚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疼痛、弹响及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杨氏3A+膝五针埋线针刀”根据病情配合手法、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火针等在急性期可缓解疼痛,恢复期亦有祛风除湿通络,补肝益肾等远期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卡指压式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眠五针"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唑吡坦治疗,按需使用,首次剂量5mg/d,最大剂量10mg/d.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眠五针"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两组穴位进行交替埋线疗法,10天埋1次,1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1天针刺1次,8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分别在3个疗程、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在面瘫后遗症期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能明显提高疗效,同时具有就诊次数少,取穴少
快速康复外科从欧洲进入中国只有短短的20余年,但其有益于患者的理念得到了一定的认同,并逐步从快速康复外科转变为快速康复医学,广泛应用到外科、内科、医技甚至医院职能科室,中医适宜技术符合快速康复医学的理念,笔者在以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的临床科室中,将快速康复医学理念与中医适宜技术紧密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从中药方剂、针灸、穴位埋线等疗法角度综述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新进展,资料表明中医药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长期疗效肯定,对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穴位埋线是一种集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针灸治疗方法,对各科疾病临床疗效肯定.近年来,关于穴位埋线疗法的机制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穴位埋线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认为埋线疗法的疗效机制与通过埋线干预调节各类神经递质、炎性或免疫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合成和释放、相关酶活性及细胞表面受体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这为埋线疗法的效应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穴位埋线疗法借助埋入线体对穴位持续刺激作用,有效加强了埋线疗法的治疗效应.埋线疗法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线体主要经历了羊肠线、新型可降解纤维线、胶原蛋白线、高分子聚合物如PGLA线等发展类型和阶段,总体上不断朝着刺激温和,不良反应减少,降解周期恒定,操作方便等趋势发展,为埋线疗法的临床安全、疗效提高和规范治疗提供了基础,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埋线疗法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针刺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在针灸临床中得到较快发展和应用.穴位埋线疗法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埋线方法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基本成熟三个阶段,先后出现了切埋法、割埋法、结扎埋法等手术式埋线法,缝合针、注射针、腰穿针等刺入式埋线法,埋线针埋线和特殊手法刺入式埋线等方法.总体上埋线疗法的发展与埋线针具、线体的改进、创新直接相关,其发展趋势呈现简单化、微创化、不良反应减少、多功能组合为趋势.
穴位埋线疗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针灸疗法之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其不良反应和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关注度较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从患者不适感、线体排斥反应和穴位埋线继发症状等方面总结了埋线疗法的不良反应,对应对措施进行总结,以其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穴位埋线疗法提供依据.并结合埋线技术规范的国家标准,认为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线体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埋线疗法的不良反应,是今后埋线线体发展
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外科缝线通过针具埋植在特定腧穴或部位的一种疗法,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治疗方法.资料总结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埋线针具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主要经历有创和微创两个阶段,总体上朝着微创、小型化和多功能融合化方向发展.本文对常用的埋线针具手术刀,三角针,套管针,埋线针刀等器具进行了总结,以其为埋线针具进一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小儿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在外感、内伤及各种急慢性疾病及传染病中均可出现.临床退热的常规方法为解热镇痛药物退热及物理降温,而大部分的退热药物有一定的禁忌症.小儿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同时也是中医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治疗外感发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应用推拿疗法1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