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消费观及其模式的构建--以长汀为例

来源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关键环节,不仅与生产、分配、流通紧密相联,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文章比较了传统消费模式和生态文明消费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生态脆弱典型区域长汀发展生态文明消费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长汀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来那种以农业开发为主的移民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生态移民除了有利于迁出地生态恢复之外,农业条件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更多地是通过移民新村建设,使贫困地区农民尽快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从而提高新农村建设效率.建设大村庄,是生态移民工程的突出特征,生态移民新村是一种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新社区.应该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中的关系,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
综合考虑农业进出口贸易、产出规模、人口规模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入世后我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中,进口效应对我国该阶段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704%,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累计大小依次是:贸易条件效应为-354%,出口反效应为-351%,产业规模效应为2
生态经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效率性等特征.要推动中国从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一个转变与三个提升战略;实施生态经济的四大战略,为中国战略转型导航开路,走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的总体部署,绿色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城市能否有足够的容量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现有情况看,城市的发展走的仍然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仍占很大比重,绿色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寻找破解之策,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国外绿色城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考验党的执政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提升赋予了党新的执政理念,这就是生态执政.生态执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生态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生态执政是增强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
本文基于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探索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变化和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子,为中国工业部门低碳转型的路径选择提供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为: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效应呈微弱的负效应;能源效率效应是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工业经济增长是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第一大促进要素;能耗与IGDP脱钩弹性对碳排放与IGDP脱钩弹性呈正向影响并起决定性作用.据此提出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是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措施.
国学易经包含着深邃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深厚的生态经济理论,是古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易经运用八经卦诠释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运行机理、评判标准等生态经济维度;运用64重卦讨论生态经济系统的七大主题:生态经济周期性波动、生态经济愿景、生态规律、生态资源、生态预警、生态危机及对策,搭建了完整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思想框架.易经生态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
生态城镇建设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把生态化的理念贯穿到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统一,确保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本文简要阐释了生态城镇的概念,针对城镇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试图从政府责任角度出发,在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看法强调在批判中建立新世界,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命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在面临新的国内外局势下继续创造性的提出“五位一体”构建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 .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理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概念解读的新深入,更是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在社会发展实践基础的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理论强调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从自然界到人,再到人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