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可调式支具在肘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行肘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包括肘关节脱位和关节周围骨折伴韧带损伤)手术的患者32例,术中均行韧带修复术,术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石膏保护固定3周,3周后开始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6周后开始抗阻功能锻炼。B组患者术后使用可调式支具固定。术后第4天,根据术中透视测试稳定性结果,调整外固定支具的活动范围,在限制范围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3周后,逐渐加大可调式支具的活动范围,开始主被动康复锻炼。6周后也开始抗阻功能锻炼。白天可间断使用可调式支具6~8小时。佩戴时主要进行以下康复项目:在最大可耐受屈曲角度根据病人自身的耐受程度再进一步屈曲5~10°,在此范围内患者可自己行Ⅳ型关节松动术;然后将可调式支具固定于最大屈曲位5~30分钟。去除可调式支具后再进行伸直功能锻炼,然后佩戴支具,将可调式支具固定于最大伸直位5~30分钟。每日轮流上述屈伸锻炼3~5次。晚上休息时,将可调式支具在最大可耐受伸直位角度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最小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A、B两组病人均进行了包括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稳定性和前臂旋转角度的临床评价。并且使用Mayo的肘关节评分指数(Mayo Elbow Performance Index,MEPI)来评价患者的功能。最后对AB两组病人的肘关节活动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内外翻畸形及旋转后外侧不稳定,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6月(平均16.7月)。A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85°(55~125°),旋前平均82°(65~90°),旋后平均75°(55~90°)。MEPI得分平均83.1分。B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96°(80~135°),旋前平均84°(75~90°),旋后平均83°(50~90°)。MEPI得分平均90.0分。A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小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旋后角度小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旋前角度和B组患者相差不大(P>0.05)。结论:使用可调式支具在肘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中有积极意义,可以起到早期功能锻炼及改善肘关节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