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农作物病虫信息发布形式为背景,介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病虫信息发布形式有了全新的转变,电视预报逐渐成为主要的最直观的发布方式,文章指出,手机短信、网络平台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病虫情报的发布正在向多元化、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迈进,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到,电视预报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立电视预报的长效机制,不同的发布形式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提高电视预报的制作水平
【机 构】
:
信阳市植保植检站,河南信阳464000 河南省信息中心,河南郑州46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农作物病虫信息发布形式为背景,介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病虫信息发布形式有了全新的转变,电视预报逐渐成为主要的最直观的发布方式,文章指出,手机短信、网络平台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病虫情报的发布正在向多元化、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迈进,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到,电视预报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立电视预报的长效机制,不同的发布形式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提高电视预报的制作水平等等问题都还需要解决。
其他文献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根据对华东地区的山樱花高海拔矮化野生种群的实地调查资料,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樱花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山樱花高海拔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均呈现出金字塔型,为增长性种群;(2)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表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3)种群数
通过黄山风景区杂草性状分布特点,探索杂草性状与入侵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以实地调查的136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出23个指标,这些指标涉及植物的分类和生态适应性有关的性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3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的特点为:种类大多为菊科、花期持续时间长、种子个体小、喜阳、多生长在较为干旱的地方、植株有毒、生活史
EST-SSR是基于功能基因组开发的分子标记,由于其在基因组中广泛均匀分布,较好的种属通用性及与表型性状相关联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下载数据库中蔷薇科蔷薇属,苹果属,梨属,李属,草莓属和悬钩子属的EST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调查六个属中SSR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蔷薇科六个属间SSR分布频率差别较大,从悬钩子属的10.94%到梨属的43.49%.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类型在六个属中
按胸径将福建武夷山大安源样地的甜槠群体划分为成体、小树、幼苗3个年龄级,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SSR标记揭示了甜槠群体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6.571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4.634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7665.SSR分析显示3个年龄级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以幼苗最高,小树次之,成体最低,幼苗的
本文通过2005-2011年对灰飞虱的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观察,明确了灰飞虱在济宁市常年发生5代;并利用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灰飞虱主要为害世代第一代的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发生量的拟合准确率为97%,发生期的拟合准确率为100%.2011年预测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报值与实际发生情况相符。该研究为灰飞虱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分析了晚稻期间特别是穗期二化螟世代重叠严重、见蛾期长、隐害株比例大、兼性滞育、为害趋重等特点.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就晚稻二化螟防治适期预报,提出了使用测报灯及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测、期距预测、结合晚稻生育期和其他病虫情系统分析等方法。
荆门市为二化螟2~3代发生区,中稻单一种植区发生二代,早、晚稻连作区发生三代.通过近些年来的观测,认为活动场所间的纬度差异,越冬种群的虫龄结构,不同播插期,不同的防治时间对二化螟发育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内二化螟各代发育进度不一,给测报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笔者通过对当地近年来的试验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预报越冬代、一般世代为对象,探讨了相应的预报处理方法。文章指出,可以增加对象田调查田块数量
文章根据分析中长期穗瘟预报的关键因素,研究贵州兴义市水稻生育期与历年比早与迟和穗瘟发病程度的关系,总结出一套穗瘟中长期预报方法:依据6月田间调查,各地叶瘟普遍发生,一般病叶率在3.5%以上时,把水稻生育期和历年比早与迟天数来确定穗瘟的发生程度,如果水稻生育期比历年迟21d以上,穗瘟将大发生;如果比历年迟14~20d以上,穗瘟将中等偏重发生;如果比历年迟8~13d以上,穗瘟将中等发生;如果比历年迟7
文章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为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玉米田、豆田、花生田、棉田、甘薯田等作物植株、地表和0~5cm表土进行调查,记录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结果表明,在玉米植株苞叶、玉米田的麦秸和杂草下、豆田、棉田、花生田、甘薯田、冬瓜田植株下或落叶下、桃园、田边地头和废弃农田杂草下均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以植株密度大、落叶多、地表覆盖程度高的棉田、豆田和花生田虫口密度高。
本文以重庆市2008年引进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为例,通过近3年来在重庆市马铃薯主产县的推广和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准确预测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为重庆市马铃薯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在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测报中的推广应用经验,并基于该模型建立了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