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门户的设计理念和相关技术

来源 :北京市科协,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999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门户的建设目标、设计理念和主要内容模块,提出了一个门户资源聚合的技术框架.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应用主题搜索技术和深网信息集成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科普领域的主题深度搜索引擎.文中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题信息采集策略以及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网页分类器的高准确性,最后设计实验验证系统搜索效果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
博物馆对公众的免费开放,激发了全民对博物馆的热情,这种新情况,也要求我们对依附于传统博物馆之上的数字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水平必须提升.如何适应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博物馆人的使命,改变数字博物馆的服务理念与模式,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挖掘.web2.0概念与支撑技术的成熟,为我们开展对数字博物馆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旨在讨论在wcb2.0环境下,数字博物馆将为公众提供的服务模式和信息资
知识传播,特别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在虚拟环境中具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我们认为要有效地让受众接受所传播的知识,首先需要建立专家和受众之间的共同语言,并通过鼓励受众参与来更有效地建立这种共同语言;其次是寻找受众在知识传播中的实际利益,使受众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从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传播需要受众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和接受理解过程.只有在传播过程中熟
数字博物馆与博物馆数字化正朝着表现传播手法多元化、信息全面化、技术复杂化等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科学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更利于普通受众的参与.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数字化工程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博物馆是继数字图书馆后又一产物,同时也是博物馆全球化的表现.本文基于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对数字博物馆的中外发展情况、概念、建设意义、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让读者清楚地了解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本文试图从实体博物馆的功能和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虚拟空间中构架数字博物馆为对象,探讨地学类数字博物馆定位与实现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影像获取技术,结合地学类学科知识和博物馆学知识对典藏标本进行数字化,采用不同深浅层次的内容和表现语言,进行数据著作、内容策划和艺术加工,以满足不同需求为目标,最后提出地质类数字博物馆内容建设可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文通过参与“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铁路博览馆》”的建设实践,介绍我们在创建数字铁道博物馆时最初的创意策划,着重阐述我们在内容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建设铁路博览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博物馆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但同时也诞生了一批纯数字博物馆,比如科学与艺术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红山文化个人数字博物馆等,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这类纯数字博物馆中的部分博物馆有一定的实体藏品,本文试图论述这类有实物藏品的专题数字博物馆的实体化和体验化.
展示设计是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展示设计的方式也逐步进入数字化展示方式,它以传统方式无法抗衡的互动性、综合性和强烈的现场感、更符合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更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研究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数字化展示,形成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展示设计思路,针对数字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等方面提出设计理念.
基于内容管理技术的网站管理和发布系统,能实现网站建设中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发布的完整流程.该系统不仅具有可扩展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还能实现多种系统功能.本文通过阐述该系统结构技术优势和系统功能特点,说明该系统在博物馆网站建设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博物馆网站运营维护成本,大大提高博物馆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使博物馆对数字内容的创建、管理、检索挖掘和网上发布实现全面高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