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催化[2+2]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见光催化的[2+2]环加成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热点[1-2]。2014年Yoon等人研究了可见光下[Ru(bpy)3]2+和[Ir(Fppy)2(tBubpy)]+催化的1, 3-二烯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并推测反应是被能量转移诱导的[3]。此外,他们发现不同的光催化剂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下的B3LYP和TPSSTPSS方法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当[Ru(bpy)3]2+为光催化剂时, 1, 3-二烯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是在能量转移诱导下发生的。而当[Ir(Fppy)2(tBubpy)]+为光催化剂时,反应不仅可以被能量转移诱导,而且可以通过阳离子自由基诱导。通过能量转移诱导时,[2+2]环加成反应在三重激发态的势能面上进行。此时,由于反应物和产物在三重激发态下的异构化反应(E→Z或Z→E)的能垒都较低(<10kcal/mol),且反应物和产物的E异构体的能量均比Z异构体低,从而导致Z型的反应物和产物很容易通过异构化形成E型异构体。因此产物中E和Z异构体的比例大于10:1。而当[Ir(Fppy)2(tBu bpy)]+为光催化剂时,反应物和产物的阳离子自由基之间发生异构化反应(E→Z或Z→E)的能垒比较高(>27kcal/mol),导致两种异构体之间的转化较难发生。从而产物中E和Z异构体的比例为1:1。综上,可见光下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在不同的光催化剂下通过不同的机理发生,导致了反应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研究头孢呋辛酯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头孢呋辛酯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建议采用薄膜过滤法
<正>近年来,高分子纳米粒子的药物输送体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蛋白质大分子酪蛋白,合成了酪蛋白纳米粒子并负载抗肿瘤药物顺铂。采用透射电
目的:通过观察15-PGDH、COX-2及β-catenin在正常结肠组织、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肠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结肠癌
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的提高历来是众企业与用户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低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研究,探索出一种更为可行、有效、实用的工作思路及试验方法,更有利于及早找出故障隐
考虑"第三方效应"是目前FDI研究的新趋势。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是否存在"第三方效应"?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对非洲26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