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间隔、情绪效价对汉语双字词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ryu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预存知识表征对重复启动效应具有明显调节作用,然而,大多研究以中性刺激为实验材料,未有研究同时关注预存知识表征和情绪效价对该效应的交互影响;时间间隔对重复启动效应的调节也受到高度关注,但时间间隔对情绪材料重复启动效应的调节机制尚未报告。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将国际情绪性词库(ANEW)中的词汇翻译成的中文双字词为实验材料,并控制这些词的情绪效价,以探究词汇判断任务条件下不同时间间隔对具有不同情绪效价词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并与非词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显示,所有刺激均表现为立即重复条件较长间隔条件下的重复启动效应更强;词的重复启动效应不仅受其情绪效价所调节,情绪效价与时间间隔交互影响相应效应;转置词较标准词的重复启动效应更强。上述结果一致表明,情绪效价对重复启动的影响受时间间隔所调节,情绪的作用支持注意资源缩减理论;同时该作用还为词是否具有预存知识表征所调节,支持自下而上加工的观点。
其他文献
如所周知,儒家的政治思想滥觞于尧舜,奠基于周公,而真正的诞生则应该归于孔门——孔子、七十子及子思.著名政治思想史家萧公权先生即将孔子视为"中国政治哲学的鼻祖".后经七十子及思、孟、荀的发展,底定了先秦儒学的基本政治哲学轮廓,也彰显了儒家内部的不同政治理路的张力.而战国楚简《尊德义》,对于儒家政治思想的阐发,既合于孔子政治思想,又有新的表述,因此发掘该篇的政治思想,对于理解孔门政治思想,十分必要.
儒家的政治理念一般称为仁政,就其政治思路而言属于责任政治.一个基本的思想史事实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作为政治理念的儒家仁政近百年来没有得到学界的认真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作为中国历史上历代朝廷一直实行的儒家仁政(虽然并不完善),已经很少被中国学者提及.这对于中国思想界来说是一场灾难.未来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如果不深入考究历史传承,将无法避免从五四运动到"文革"这段历史所追求并实行的那种理想型
"亲亲相隐"的著名公案,近十余年来吸引了学术的广泛关注,不同立场的研究者从各自角度对其多方解说.少数反对者以为,这种主张意味着徇私枉法,无益于公正的社会秩序;但多数传统文化的支持者,则认为这种态度,恰恰说明了儒家力主维护血缘亲情的道德立场,无可厚非.亲亲相隐的事件本身,如其可被视为史实,其基本精神与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运作现实相容,而其将家庭血缘至于社会治理中的优先地位的原则,实际上也并非不与现代法
"对越在天"出自《诗经·周颂?清庙》,郑玄等人主张"对,配也;越,于也",北宋曹粹中等人则认为"对,答也;越,扬也"."对越"一词很古奥,在先秦仅在《诗经》出现过,在东汉班固有"对越天地"一语,此后在魏晋隋唐有"对越两仪"、"对越天休"、"对越乾元"、"对越三才"等词语出现.到了宋明时期,在理学家的影响下,"对越上帝"、"对越神明"等"对越"词组广泛流行.在理学家的诠释下,"对越"成为儒门精神修养
黑格尔曾经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对于华夏民族而言,永远的故园是宗周礼乐文明.站在殷周之际的角度眺望华夏文明史,所谓汉唐盛世,不过是礼乐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两朵浪花而已.自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面世,一直到现代港台新儒家,宗周文明的精神特质一直是学界挥之不去的热点,其间虽中经众多学者的考证探研,它依然如同那个的难以
自我面孔是一种凸显性刺激,既具有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可以优先捕获注意,得到快速地加工。在自我研究中,成人对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快于对他人面孔的反应速度,称之为自我面孔加工优势(self-face advantage)。然而自我面孔加工优势并不是一直存在,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它在特定情境下(如,社会威胁情境)会消失。个体根据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灵活地调整行为,依赖于反应抑制功能。反应抑制是执行功能
人类视觉系统不仅可以加工客体基本物理属性,如颜色、形状、朝向等,还可以提取蕴含于客体物理属性中的社会信息。这种能力对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社会交互中,合作与竞争是两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以往与这两种社会关系信息提取的研究均基于人际交互场景,尚未涉及简单客体运动场景。因此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个体能否从简单客体运动中提取合作与竞争社会关系信息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设置两个简单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一样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的机制已迫在眉睫。高冲动性是物质成瘾的重要特征,然而,网络成瘾是否与物质成瘾类似,在冲动性的某些维度,比如延迟满足能力或冒险性方面存在缺陷。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研究从延迟满足以及冒险性两个维度考察网络成瘾者在不同获得或损失情境下的冲动性。
自我意识是人类认知经验的中心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事件的认知会受到自我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影响。例如,对于“打架”,当该事件与自我无关时,如“张三殴打李四”,我们会倾向于客观地把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动作的实施者“张三”;而当该事件与自我有关时,若是“张三殴打我”,我们仍然会倾向于把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动作的实施者“张三”;然而,若是“我殴打李四”,我们则会倾向于把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动作的接受者“李四”而非动
返回抑制是指当刺激出现在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个体的加工效率降低的一种抑制性注意机制。在涉及眼动的搜任务中,该注意机制同时有空间和时间领域的行为效应。前者指注意返回到先前注视位置的时间长于控制位置,后者指注意返回到先前注视位置的概率低于控制位置(Posner & Cohen,1984;Klein & MacInnes,1999)。这两方面均能够提高视觉采样(搜索)的效率(Klein,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