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改善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电响应的均匀性,基于电子电路方法提出了一种非均匀性校正方案.首先,对冷阴极电子源阵列各个电子源单元的电响应特性进行测试、表征以及线性拟合;然后求得各个电子源单元的校正系数,再将该系数反馈给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的驱动控制系统;最后通过驱动控制系统实现不同电子源单元的差异性驱动,改善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电响应的均匀性.在对电子源单元电响应特性曲线进行拟合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表征出电子源单
【机 构】
:
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电响应的均匀性,基于电子电路方法提出了一种非均匀性校正方案.首先,对冷阴极电子源阵列各个电子源单元的电响应特性进行测试、表征以及线性拟合;然后求得各个电子源单元的校正系数,再将该系数反馈给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的驱动控制系统;最后通过驱动控制系统实现不同电子源单元的差异性驱动,改善冷阴极电子源阵列电响应的均匀性.在对电子源单元电响应特性曲线进行拟合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表征出电子源单元的电响应特性,采用分段拟合的方式.分段拟合能够得到与电子源单元电响应特性更加匹配的、针对不同灰阶区域下的校正系数,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校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校正前的电子源阵列电响应非均匀性为13.69%,而校正后的电子源阵列电响应非均匀性为1.95%,电子源阵列电响应均匀性提高了85.74%.
其他文献
本文在基于 ATMEL 触控芯片的电容屏多触摸源识别技术基础上,实现一款基于安卓系 统的悬浮窗界面插件 APP 设计。该应用 APP 主要通过识别手指尖、指关节、指甲三个部位对 悬浮窗的点击,对应触发应用软件中的截屏功能、录屏功能、相机功能。录屏和截屏功能模 块以 API 21 开放的接口——MediaProjection 为核心,悬浮窗主要通过 WindowManager 和 Service 实
氧化物半导体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材料[1].但目前开发的大部分氧化物TFT器件都需要采用热退火工艺来提高其性能,这对衬底的热稳定性、耐温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利于其在柔性显示器件中的应用.本文采用室温工艺成功制备了ZnO薄膜晶体管(如图(a)所示:栅极Al:Nd合金和源/漏电极ITO采用磁控溅射制备,栅极绝缘层Al2O3:Nd是由栅极Al
图形化电极是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TFT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起着电学信号传输 与散热的作用。随着显示器件朝着高分辨率、高帧频、大尺寸、柔性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推动了 TFT 中 采用低电阻、细线宽和低成本等技术。喷墨打印具有低成本、污染小、高效率和直接图形化的优点,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喷墨打印主要是通过打印喷头将金属墨水喷出,在基板获得图形化电极,再
大尺寸、高分辨率、高刷新率和低功耗面板是显示技术发展的趋势,Al 电极已难以满足高性能显示的需求,开发高导布线电极材料意义重大.为了开发高迁移率、低电阻率,同时具备良好附着强度的电极材料,我们对Cu、Cu-0.5%Cr、Cu-0.3%Cr-0.2%Zr 这三种电极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溅射功率和气压制备出200nm 厚度的薄膜,发现增大溅射功率、减小溅射气压可以使薄膜的沉积速率增大、密度上升和电阻率
Al2O3 是一种宽带隙、高介电常数(high-k)的氧化物,常作为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s,TFTs)中的栅极绝缘层.其主要制备工艺有阳极氧化法、PECVD、溶胶-凝胶 法等,通常需要进行高温 处理.本研究将通过对 Al2O3 陶瓷靶进行射频磁控溅射(RF magnetron sputtering)的方法,在室温下制备绝缘性能良好的 Al2O3 薄膜,并通过 X射线
电润湿作为极具前景的微流控技术是近年持续的研究热点,其应用广布于光学滤光片、微变焦透镜、芯片实验室、印刷、光纤以及反射式显示器等重要光流器件领域。电润湿技术是一种可用于高速运动流体界面的通用技术。在大部分的应用中,电毛细管不稳定的基本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密闭流体层潜在的丰富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电润湿显示器是由一定范围内像素化的彩色薄膜组成,它是研究不稳定现象优异的系统。在这项研究中,
束功率密度分布测量是诊断束参数、束品质的主要手段。通用的束功率密度分布测量方法为:通过分布有一定数量热电偶的金属材质的平面或V 型靶,垂直于束流传输方向,放置在束流通道中。当束流注入时,横向拦截束流,这时诊断靶上的安装的热电偶受热升温,利用后端的测量系统扑捉诊断靶板上的热电偶温度分布变化,分析计算得到束功率密度分布。这种诊断靶结构简单,但由于其测量方法为拦截式,因此无法实现对束功率密度分布的实时测
采用空心阴极法产生高密度氦等离子体对纯W 进行辐照实验,并对氦辐照后钨表面形貌及其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辐照实验参数:辐照时间分别为0.5 h、2 h 以及3 h,氦离子注入能量约100 eV,束流密度约1022 m-2s-1,温度约1850 K.实验中分别使用OM(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RD(X 射线衍射)手段对氦离子轰击后的纯钨表面进行分析表征,发现在经历一定剂量的氦离子(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启动通常是通过中心螺线管或极向场线圈放电在装置内真空室内产生环向电场来实现气体的电离.为了降低等离子体击穿时对托克马克装置伏秒数的消耗,使用微波加热等方式对气体进行预电离,进行各种壁处理降低内真空室内的杂质水平,从而降低对环向电场的要求并显著提高等离子体击穿的可靠性[1,2].在EAST 超导托克马克装置上研究了高频预电离(17 kHz,1600V)、ICRF 预电离(27MHz
在东方超环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系统(简称EAS-NBI)中,为了形成高真空的工作环境利于束的生成和传输,利用差分式结构布局布置一套1.4e6L/s 抽速的低温冷凝泵组在主真空室内部,可获得10-6Pa 量级的极限真空.根据中性束注入系统的工作原理,其中0.6e6L/s 抽速的前低温冷凝屏为饼式结构类型布置在第三段真空室内部第二段偏转磁铁的后面,内开束流通道.在束传输过程中,由于粒子间的相互碰撞以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