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三潭与江苏洞庭、浙江塘栖、福建莆田并称为中国四大枇杷产区。"三潭枇杷"因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江流域的绵潭、漳潭及溣潭3个行政村而得名,其果大,肉厚,味甜,汁多,清香爽口。由于"三潭枇杷"历史上延用实生繁殖,在长期的人工种植中形成当地丰富的枇杷品种资源。本团队于2012年启动了黄山市传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对黄山市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和评价,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地方枇杷资源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走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种植农户,初步了解了黄山市枇杷资源分布和种类,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对不同品种(优株)的植物学信息和生境信息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对果实、花、叶片、枝条等外观特性进行了测定与描述,对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各品种(优株)的代表性单株进行了GPS定位。"三潭枇杷"2014年面积已达1 333.3 hm~2,产量15 000 t。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现存的"三潭枇杷"传统品种有大红袍、光荣、朝宝、长柄扁盒、鸭子白、塘栖等15个。由于‘大红袍’和‘光荣’品质好,果大,肉厚,味甜,清香可口,柔嫩多汁,现已成为"三潭枇杷"两个主要栽培品种,约占当地种植面积80%。‘白花’、‘鸭子白’等白沙系列传统品种,历史上因耐贮性较差,成熟迟,丰产性弱,易受晚春霜冻,种植规模受到一定限制,但其风味浓,质量优,近年种植规模有扩大趋势。其他如‘朝宝’、‘长柄扁核’、‘短柄扁核’等只有绵潭、棉溪的老枇杷园中有部分留存;‘东来’和‘观成龙’等只在瀹潭、汪龙坑少量种植;‘野林’、‘瀹潭1号’及‘黄袍’只分别于绵潭、瀹潭、凤池等地发现1~2株。在调查中还发现了3个实生优株和1个芽变优株。优株STSS-1,果实大,味酸甜,果皮橙红色,果肉橙红色,皮易剥,果核2~3粒,为中熟品种。优株STSS-2,果实圆形或卵园,果面橙红色,肉厚,质软,多汁,风味甜,果核3~4粒,单果质量60~80 g,5月下旬一6月上旬成熟,是优良的中晚熟品种;STSS-3,果实圆形,果核2~3个,单果质量在45 g以上,最大120 g;果皮橙红,果肉致密、汁多、化渣,较‘大红袍’味浓甜,丰产性优,贮藏性略差,成熟期5月20日以后。STYB-1,‘大红袍’的芽变,果实长椭圆形,有微棱凸起;果核2~3个,平均单果质量45 g,最大100 g;果皮橙红,中等厚;果肉较粗、汁多、味甜;丰产,稳产,成熟期5月10—15日,贮藏性优于‘大红袍’。目前正对这4个优株做进一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