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它综合了学生前三年多所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通过课内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实验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机电综合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根据当前机械设计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针对实验课程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从实验项目的设置、教学过程的控制、要求与教学理论的验证几个方面进行了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为通过机械设计课程实验教学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并对具有应用实践性质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参考.
大学教育的观念仍然是陈旧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保守的、教育方法还是死板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大学教育的观念上看,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三型三性”,即封闭型、重复型、记忆型与专制性、权威性、统一性。这与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开放型、创造型、思辨型和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是相悖的。教育观念是束缚我国大学教育模式变革的主要力量。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业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围绕着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的理论基础、先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课程教学条件的建设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途径四个方面,阐述了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机械优化设计"具有理论性强,设计方法复杂、较为抽象等特征,对此课程而言,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论解决实际的能力.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介绍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检测技术,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兴趣、精选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改革教材内容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机械类专业目前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学习机械专业知识的兴趣机械类专业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约为:18%的人很有兴趣,11%的人不感兴趣;近机械类专业的在校学生对该类知识的学习兴趣为:约7%的人很有兴趣,19%的人不感兴趣.(2)学习的主要动力 机械类专业学生目前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家庭和就业需求的为70%,只有约30%的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这类知识本身的爱好和兴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其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把相关的课程设计割裂开来,人为地切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建立完整的机械系统设计理念是不利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受前苏联模式影响较深,重在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考虑教学的系统性,但轻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的连贯、交融性。另外,现有的设计题目单一、设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教师的指导、课设时间和地点的安排、计算机辅助分析以及综合答辩等几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确实能够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工程方面的训练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创新技能与方法引导,有些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机械结构知识薄弱,设计中照葫芦画飘现象严重;动手实践能力差,特别是创新结构方案设计和制作实现的综合能力欠缺,这些问题实质上反映了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上存在不足,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摆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道难题,发人深思。人才培养目
本文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育层次、教学任务、教学对象,以及教材和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在本专业的课程机构体系中起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承上启下的紧密联系作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以及常用机构在军用车辆装备及器材中的典型应用。为此,自编学习辅导教材: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以及常用机构在军用车辆装备及器材中的典型应用.在本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教学实际中,紧密结合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