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对社会系统的态度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重要作用。基于系统合理化理论提出的"阶层-合理化假说"认为,相比高社会阶层者,低社会阶层者更倾向于认为当下的社会系统是公平、合理、不需要改变的。现有实证研究有的支持了这一假说,有的反对这一假说。之所以对此假说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是由于不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指标而造成的。具体来说,社会阶层存在主客观之分,客观社会阶层负向预测系统合理化,而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系统合理化。我们的研究1(N=10585)采用全国代表性样本,发现个体的客观社会阶层(年收入、受教育程度)与社会公平感呈负相关,而个体的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会公平感呈正相关。研究2(N=4058)进一步在青少年群体中验证了这一结果,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越低的青少年越认为社会是公平的、政府机构是值得信任的,而主观家庭社会阶层越高的青少年越认为社会是公平的、政府机构是值得信任的。研究3(N=326)发现,保守主义中介了客观社会阶层与系统合理化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4(N=353)发现,主观社会流动性中介了主观社会阶层与系统合理化之间的正向关系。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一步对4个子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收入(r=-0.076)和受教育水平(r=-0.083)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系统合理化,而个体的主观社会阶层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系统合理化(r=0.104),说明上述研究结果是可信的。本研究对各个社会阶层所拥有的社会态度及其原因,提供了解释视角。未来研究应注意区分社会阶层的不同指标对结果变量的独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