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秆催化热解动力学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棉秆在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催化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并基于双组分模型,分别利用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分析了棉秆催化热解的失重动力学。研究表明:棉秆催化热解过程均由失水区、活化热解区(APS)和消极热解区(PPS)构成,纯棉秆热解时的PPS不明显。催化剂的加入显著增加了PPS挥发分累积转化率,并降低了棉秆热解完成所需温度。催化剂加入后灰分量增大,且金属氧化物催化时的灰分量高于分子筛。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和Vachuska-Voboril微分法均适用于基于双组分模型的棉秆催化热解动力学分析,但改良Coats-Redfern积分法的拟合结果更接近于实验数据。选用催化剂中,MCM-41具有降低PPS表观活化能的最高活性。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N-S方程和组分连续方程组,采用燃油(C12H23)作为燃烧室模型的燃料,燃烧类型是非预混燃烧,湍流场的计算采用了大涡湍流模型,在计算化学反应时采用了PDF化学反应系统假设。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等离子体助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等离子体助燃的速度、温度、产物等的分布情况,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为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等离子体助燃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
在一维火焰炉与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对不同煤种、粒径、炉温在不同煤粉浓度下燃料N的释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煤种不同,燃料N的释放特性差异明显。挥发分越高,燃料N最大释放率对应的煤粉浓度越低;煤粉粒径越小,燃料N在不同煤粉浓度下的释放率越高。炉温越高,燃料N越容易释放,燃料N主要以挥发分N的形式释放出来。随着煤粉浓度的递增,NOx转化率与燃尽率均呈单调递减趋势,高浓度煤粉燃烧有利于低N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颗粒,在固定床上测试其催化脱硫脱硝活性。CuO/γ-Al2O3催化剂在250~400℃范围内脱硝效率保持在90%以上。利用程序升温方法研究催化剂对NH3的氧化性能,随着温度升高NH3被过度氧化生成了N2、NO和N2O。硫化能增强催化剂对NH3吸附能力,较高的NH3吸附量保证了催化剂在高温区拥有较高脱硝效率。联合脱硫脱硝实验显示SO2和SCR反应气态之间
试验研究了直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二甲醚混合燃料时,二甲醚掺混比对燃烧过程、压力升高率、常规排放和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由于其中一种燃料添加到另外一种中都可以起到改善粘度或者控制排放的作用,试验选择的掺混比涵盖了从0到100%的8个比例。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随二甲醚比例增加,燃烧相位后移,最大放热率降低,但总燃烧持续期变化很小。最大压力升高率随二甲醚比例增加呈线性降低,且高负荷时降低更显著。二甲醚
本文设计了一种结构可变的气泡雾化喷嘴,并分析了其结构参数对雾化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发现喷孔及其锥角、气液注入面积比、混合腔长径比、和气体注入部位等对该喷嘴喷雾性能有较大影响,从而提出较优的气泡雾化喷嘴结构参数以及结构改进建议。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100kW级微型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NOx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主燃区进口旋流强度的提高,出口平均NO浓度也急剧降低,适当提高燃烧室主燃区进口的旋流速度有利于降低燃烧室出口NOx的排放;点火区空气进口旋流强度对燃烧室头部高温区的分布影响不大,但当点火空气进口旋流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点火空气通道内壁速度较低,容易导致回火;值班区和主燃区燃料配比对NOx排
分析了采用串联谐振中频逆变高压电源进行供电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负载输入电压的频率特性,并对其动态负载及工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负载的介质电容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气隙等效电容则随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减小,上述系统在负载气隙击穿前后存在两个不同的谐振频率,系统工作在气隙击穿前的谐振频率放电最易启动,而电源频率接近气隙击穿后的回路谐振频率时有利于系统放电功率的提高。
考虑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通过非适应自动列表法(ISAT)在预混气体多孔介质中燃烧模拟中的应用,讨论了ISAT的性能。结果显示,ISAT可显著减少化学反应的计算时间,并能够有效地控制总体误差;与直接积分法和实验值相比,ISAT能够提供足够的精度。
从化学键理论出发,分析了荷电后煤粉化学结构的变化,提出荷电后煤粉的堆放着火与燃烧机理,正极荷电煤粉可以强化着火和燃烧,负极荷电煤粉弱化多相着火和燃烧,荷电煤粉能强化均相着火,荷电高灰分煤粉是不利于其燃尽的。利用热分析和马弗炉燃烧试验,从着火点(或着火延迟时间)、反应速度最快时达到的温度、50%有机质燃尽时的温度、燃尽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等方面试验结果,综合评价荷电后煤粉与未荷电煤粉的着火与燃烧特性规
利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了RBD燃料,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RBD燃料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测定了RBD燃料的各项特性,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际相关生物柴油标准。以分别燃用0#柴油和RBD燃料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为研究对象,对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后的颗粒物排放取样分析,引入SEM/EDS分析方法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对颗粒物样品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RBD燃料的颗粒物排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