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32.5﹪芦笋清2号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绿芦笋茎枯病的发病初期,用芦笋清2号常规用量(600倍液),连续施用3~5次,每次间隔5~7天;在病害严重流行时,适当增加施药次数,缩短间隔期.喷雾法防效优于涂茎法.但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对病害仍难以控制,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药剂.
【机 构】
:
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崇明,202150
【出 处】
:
第四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32.5﹪芦笋清2号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绿芦笋茎枯病的发病初期,用芦笋清2号常规用量(600倍液),连续施用3~5次,每次间隔5~7天;在病害严重流行时,适当增加施药次数,缩短间隔期.喷雾法防效优于涂茎法.但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对病害仍难以控制,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药剂.
其他文献
目前优质杂粮国际、国内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本文通过对辽西地区农业资源状况、杂粮特性及当地种植情况分析表明,在辽西建立绿色优质杂粮商品生产基地,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势在必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举不但是辽西农民彻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举措,而且可以使辽西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具有浓郁地区特色的莜麦、荞麦、谷子、糜黍、蚕豆、绿豆、红小豆等杂粮日益受到市场青睐。乌兰察布市是本区乃至全国杂粮杂豆的集中产区,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但由于受品种、产量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市场化,使得杂粮的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杂粮生产、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对乌兰察布市杂粮生产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
加拿大荞麦产业化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1991~2001年是加拿大荞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加拿大荞麦种植业稳步发展,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种植体系。荞麦加工业逐步建立,利用此8年时间,使加拿大荞麦加工能力从零发展到年加工8900t的水平,其雄厚的科技基础,为其生产、加工和出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以苦荞产业化开发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苦荞市场化开发,欲为中国苦荞走向世界作垫石。
本文是沿江地区抗性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油菜菌核病已在沿江地区大范围内对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产生了抗性,导致其防效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油菜高产优质.笔者对抗性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适期,高效药剂、施药方法等综合治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行之有效的用药适期,筛选出了高效的防治药剂速杀菌、菜菌克、菌核净、福菌核等;形成了适合本地区抗性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取得了较为理
本文是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初步明确了22﹪绿丰WP和22﹪福菌核WP可防治油菜菌核病;于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用绿丰或福菌核每667m2均100~150g对水喷雾,防治效果85﹪~90﹪。
本文是阿米西达在加工番茄上的应用研究,阿米西达室内抑菌试验显示,对加工番茄早疫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田间小区试验也证明阿米西达3个供试浓度施药4次,防治早疫病效果在95﹪以上,优于生产上推荐使用的常规药剂代森锰锌,同时可以兼治叶霉病和白粉病.防病效果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与其他杀菌剂配合施用结果显示,阿米西达与达克宁、世高等交替施用,防治早疫病也有很好的结果.花期、座果期、膨大期施药,防病效果
本文初步明确了规模化生产"纹曲宁"工艺流程和流程中的关键调控措施,规模化生产"纹曲宁"的最适温度、最适pH和最适发酵时间等.建立了新型生物产品"纹曲宁"在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的选择、其市场控制和保护上具体销售策略。
河南省沿黄河两岸稻区,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3年来通过控制麦田、秧田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防治麦田灰飞虱的防效为72.9﹪~76.9﹪,对该病的防效达67.9﹪~74.2﹪;在秧田控制灰飞虱防效为78.4﹪,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效可达76.9﹪。
本文是 冀东地区葡萄霜霉病暴发原因与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2003~2004年在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连续严重发生葡萄霜霉病,发病面积涉及50万~60万亩.广大果农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仍然出现大面积的早期落叶、烂穗,给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技术试验和大量的生产调查,总结出一套在葡萄霜霉病暴发年份,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综合防治实用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