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分子化学“离子聚合”部分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八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比较年青的科学,许多理论还不太成熟,新材料和新的合成方法不断涌现,加上动力学理论推导,各种因素对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情况复杂,致使许多学生感觉本课程的学习进度快、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在“高分子化学”中“离子聚合”一章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开展教学,介绍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以期为“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在对国内几所代表性高校课程设置分析及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经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相邻学科覆盖面窄、以教代训长期存在等主要问题与不足.建议丰富法律学科门类、扩大相邻学科覆盖面、以大侦查理念指导学生见习,并鼓励学生到相关部门实习调研,切实提高经侦专业学生的实战应用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方位的要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在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更受青睐.工程管理专业是将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交叉性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又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西安航
发挥在线开放课程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方面的重大作用,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本文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全方位分析了在线课程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合理的选拔方案、学习者与教师、教材的精准匹配度、做好学分认证工作、把在线开放课程中有关技术的问题交给企业解决等建议,让在线开放课程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当今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教学改革应该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老套,无法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于电子电路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教材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完善数字电子技术的配套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相应的
面对新工科建设内涵提出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计算机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人机交互技术”为例,结合新工科的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探讨了课堂互动教学和课程考核的改革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针对当前我国本科空乘专业学科归属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以及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本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在线发放专业课程岗位支撑重要度调查问卷,对空中乘务专业两大潜在就业岗位群所需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调查对象从业年限长短对专业课程重要性评价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最后,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本科空中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中实验操作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解决数字电路问题的系统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以数字电子技术中典型电路器件为例,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流程与思路,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仿真实验软件,为电子信息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参考.
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找出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明晰了相应的构建原则,重点探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生态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包括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模块,它们又各自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内涵意义,同时还需要规范的制度和评价监控管理体系作保障.
“旅游统计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它不仅在数据分析领域中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很强的支撑力.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是每一位授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梳理传统“旅游统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尤其是基于CDIO教学理念下,混合
以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作为目标,采用文献研究、网站调查、系统开发等方法,分析了目前远程教学系统存在的不足,以远程协作学习理论和电子通信技术为依据,以远程教育的网上教学平台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通信远程协作教学系统,并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最后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远程教学系统提供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