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中国的杏主产区之一,品种资源丰富,但目前栽培品种耐贮性差,且成熟期较为集中,造成果实的上市期短、销售及加工压力大,整体产业效益较低。果实成熟期调控及不同熟期品种的选育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成熟期杏品种果实发育动态的差异进行测定与分析,为研究杏果实发育机理和调控果实发育奠定基础。选取新疆轮台国家果树资源圃保存的13个不同成熟期新疆杏品种,分别为果实发育天数为77 d的‘索格佳娜丽’、‘克孜朗’和‘克孜阿恰’,84d的‘晚熟胡安娜’、‘轮台小白杏’和‘特尔湾玉吕克’,91 d的‘赛买提’、‘库车托永’和‘卡拉玉吕克’,98 d的‘阿克玉吕克’、‘贾格达玛依桑’和‘木孜佳娜丽’,196 d的‘冬杏’。坐果后在果实整个发育进程中以7 d为一个采样周期,跟踪测定果实的体积、干样质量、鲜样质量以及总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对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果实体积及质量的变化、果肉内含物含量变化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成熟期新疆杏品种果实发育的差异。所试果实体积均呈现"快—慢—快"的"双S"变化规律。第1次快速生长期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均为28 d。缓慢生长期依果实发育期的长短分别为28、35、42、49和84 d,第2次快速生长期除极晚熟的‘冬杏’为49 d外,其它品种均为21 d。缓慢生长期为决定果实发育时长的主要时期。不同成熟期品种果实干样质量和鲜样质量的变化规律与体积相似,但干样质量的第1次快速增长期比果实体积和鲜样质量滞后7 d,干样质量和鲜样质量的主要增长时期为第2次快速生长期。果肉中总糖含量的变化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第1次缓慢增长期持续时间依果实发育期的长短分别为49、56、63、70和133 d,快速增长期均为21 d,第2次缓慢增长期除‘冬杏’为42 d之外,其它均为7 d,成熟时果肉总糖含量升至最高,在果实体积缓慢生长期晚熟品种果肉总糖含量低于早熟品种。果肉总酸含量的变化呈近"M"型曲线,不同成熟期品种果肉总酸第1次峰值出现的时间均为花后35 d,谷值出现时间分别为花后42、49、56、63和84 d,第2次峰值出现的时间为花后56、63、70、77和147 d,成熟时果肉总酸含量降至最低,果实体积缓慢生长期晚熟品种果肉总酸含量高于早熟品种。果肉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呈近"W"型曲线,第1次谷值出现的时间均为花后42 d,峰值出现的时间为花后49、56、63、70和112 d,第2次谷值出现时间为花后63、70、77、84和147 d,成熟时果肉维生素C含量升至最高。不同成熟期新疆杏品种果实内含物的变化与果实体积、干样质量和鲜样质量的变化不同步,但却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