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来源 :第二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为肝病领域的新课题。近年来,中医药已经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主要手段,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的积累,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报告文献越来越多,然而,在适应症的选择、治疗目标和疗程、干预手段和对照药物的采用、安慰剂对照设计、疗效评价指标、疾病与证候疗效关系等关键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认识,使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床试验质量良莠不齐。
会议
目的:基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特点,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正虚机制。方法: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0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以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CD4+CD25+Tregs所占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慢乙肝组相比,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
目的:观察中药止血散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及预防短期内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按常规禁食,采取补充血容量、保肝、止血(立止血1ku iv.;洛赛克40mg iv.Q8h;善宁0.1mg首剂静推,然后以25ug/h速度静滴,出血控制后逐步减量,止血12小时后停药)、补充凝血因子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配合
目的:总结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肝组织活检并根据发病前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被明确诊断为DI-AIH患者的病史资料,总结其临床和病理方面的特点.结果:在16例被诊断为AIH的患者中,有5例(31.25%)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被诊断为DI-AIH.这些患者都为女性,平均年龄(48.00±7.52)岁
会议
目的:研究TLR4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肝衰竭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1.8g/kg)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检测各组24h、48h、72h血清转氨酶(ALT、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检测TLR4mRN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中药脐部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内毒素血症、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和肝炎肝硬化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以来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和肝炎肝硬化)分别用中医外治法(中药脐部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与未使用外治法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对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化瘀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长期疗效.方法:在正肝化瘀方基础上根据病情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对50例使用正肝化瘀方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6年随访观察.所有患者按期进行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第1-6年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和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局指标等;同时观察正肝化瘀方中药的不良反应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肝化瘀方临床疗效显著,到第6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