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一些深层油藏的勘探开发与研究,逐步将地震精细解释及储层反演等综合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分析并预测出隐蔽性油藏的储层及油藏发育情况,说明根据勘探开发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准确预测各类构造及岩性油气藏的砂体发育,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聚集场所,而且还可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因此,从勘探和开发的综合角度对油气的分布进行评价和预测,将对隐蔽性油气藏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出 处】
:
中国石油学会第12届三省一市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一些深层油藏的勘探开发与研究,逐步将地震精细解释及储层反演等综合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分析并预测出隐蔽性油藏的储层及油藏发育情况,说明根据勘探开发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准确预测各类构造及岩性油气藏的砂体发育,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聚集场所,而且还可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因此,从勘探和开发的综合角度对油气的分布进行评价和预测,将对隐蔽性油气藏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在K&K油田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复杂是井眼缩径、井壁坍塌和钻头泥包。井眼缩径和井壁坍塌造成起下钻时经常遇阻或遇卡(特别是当钻具组合中带扶正器时)。钻头泥包使得泵压增高,机械钻速变得极低,起钻拔活塞。本文从地层、钻井液、钻井工艺几方面分析了井下复杂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应用于钻井实践,大大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提高了钻井速度。
本文介绍了中油阿塞拜疆项目B-1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钻井液性能、事故与复杂等问题,以及在施工时现场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总结了下步施工的经验和教训。
GOBUSTAN位于阿塞拜疆东部海岸,距首都巴库约60km,属南里海含油气区,在大地构造分区上位于前苏联南部阿尔卑斯山地向斜系统内的一个巨大的沉降区,阿尔卑斯形变阶段始于始新世末期。下库拉盆地及南里海盆地受张性应力作用而产生坳陷,其上部沉积(包括上新统,第四系沉积)有所增厚,2005年该地区布置了三口探井,由于断层多,地层对比差,施工难度极大,本文介绍该地区井的技术难点分析,钻井中遇到的事故复杂,
DUVANNY 102井是CNODC阿塞拜疆古布斯坦作业公司在DUVANNY气田部署的第一口定向井,位于巴库西南60km,距古布斯坦镇西北5km,是一口评价开发井。钻探目的是评价BALAKHANY V和FASILAⅦ组储层的油气资源,并开发FASILAⅦ组主力气层的天然气及凝析油。地层具有孔隙压力高,塑性泥岩为主,研磨性低、可钻性差易缩径坍塌的特点,产层为砂岩。在FASILAⅦ组主力储层上部有一套
针对夹层小,无夹层或高渗层和低渗层交错存在的稠油井,进入热采注汽的中后期,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影响注汽效果,需要进行选注时,常规封隔器选注技术对上述三类井无法实施选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投球选注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目前在辽河油田试验9井次,累计增油2212t,成功率为100%。
目前,海洋石油探明储量较大,稠油所占比例也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海上稠油降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稠油开采施工工艺力求简便可行、成本低,因此,提出海洋油田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补气、通气的方法和注入适宜的营养液的营养控制技术,使油层中的本源微生物活性骤增,从而提高油层本源细菌的地球化学活动,增加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量,有效地改善驱油效率的采油技术。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CO驱是一种高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利用CO驱技术可以达到既可降低CO排放量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四大海域中有35个油田区块、约90816×10t的原油适于进行CO驱,而且南海莺─琼盆地丰富的CO资源(总约196.3×10m)为我国海上油田实施CO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了充足的气源保障,因此,CO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海上油田实施CO驱将面临诸如窜流、
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3700测井曲线岩性识别、相干体数据裂缝预测、岩性反演、测井裂缝识别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地震学、地质学、测井学、岩石学及地质力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指导下,落实潜山顶面构造特征、岩性分布特征、裂缝发育规模、搞清潜山油藏的内幕,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后,取得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从而为古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欢喜岭古潜山由多个断块潜山组成,钻至古潜山的井多达上百口,部分钻遇太古宇的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特别是1997年欢2-14-8井试油成功和欢612井钻探试油获得高产油气流后进一步证明了欢喜岭中潜山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潜山裂缝十分复杂,为了进一步搞清潜山基岩地层层序、岩性分布特征、潜山油藏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及油藏形成机制等,本次进行了构造研究、储层研究、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
双台子油田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对双台子老油区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体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位圈闭成藏。对双台子背斜周边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指出由于本区具备充足的油源条件,主构造翼部相对埋藏深的圈闭一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湖底扇、辫状沟道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