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VS)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引起马、牛、猪等多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水泡性口炎又名鼻疮(sore nose)、口疮(sore mouth)、伪口疮(pseudoaptutusis)、"烂舌症"、"牛及马的口腔溃疡"等。水泡性口炎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水泡病毒属,水泡性口炎病毒主要呈嗜上皮性,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但比口蹄疫缓和得多.VS的特点是短期发烧,水泡发生的部位因流行爆发的情况不同而不同,大量流涎是家畜感染最重要的症状,其特征为口腔黏膜、乳头皮肤及蹄冠部皮肤出现水泡及糜烂,《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VS的潜伏期为21天.各种动物均可在足上发生病灶,特别是冠状带上,马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舌背部、唇内、唇上和鼻上,牛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病牛轻度发热,在舌、牙床、唇和颊粘膜上突然出现水泡,水泡迅速破溃而发展为浅在性糜烂.病牛大量流涎,缺乏食欲.猪则在鼻镜和唇部出现水疱,足部病变可能导致跛行。人可因接触病畜而偶然发生感染,但常不显症状或仅轻微发烧或寒战.人感染的潜伏期为30小时~8天,有的患者表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约有1/4的病人在口部、舌或鼻部出现疱疹样水疱病变,持续2~7天后完全恢复。一般认为VSV是通过上皮和粘膜侵入机体的。病毒侵入上皮层,在皮内产生原发病变,同时在较深层的皮肤中,尤其是棘细胞层,病毒的复制更活跃.从病毒的复制到引起细胞溶解的过程会有渗出液蓄集,小水泡汇成大水泡.这一阶段通常在实验感染2-3天内发生。当病毒扩散到整个生发层后,常破坏柱状细胞层和基底膜,但并不明显地破坏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有出血、水肿和自细胞浸润,但病毒在这些区域通常并不造成原发性损伤.如果出现继发感染,其损伤扩散到深层组织造成化脓和坏死.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上皮细胞迅速再生,通常1-2周康复而不留疤痕.VSV感染牛和猪时,临诊症状与口蹄疫(FMD)、猪水泡病(SVD)、猪水泡疹(VES)不易区别,而且该病使猪和乳牛的生产能力下降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VSV诊断、防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意义。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以及诊断防治三个方面对水泡性口炎的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