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东周墓出土货贝浅析

来源 :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市博物馆合编的《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大型考古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周家庄》)系统科学地揭列了2002、2003及2004年陆续清理和发掘的78座东周墓葬资料,属于齐文化考古之重大成果.笔者反复拜读《周家庄》,并与新泰出土的陶文相结合,对陶文、兵器题铭以及相关问题试作浅析,兹再就东周墓随葬之货贝作初步探索.
其他文献
自汉高祖刘邦在曲阜以大牢祠孔子,开创祭孔的先河,至南北朝借由官方行为逐步建立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在世人心目中和国家统治机器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唐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地方孔庙开始普及,"庙学合一"正式确立,祀礼位列国家大典,孔子庙的建造及相关奉祀开始盛行.迄至清末,全国已遍布1560余座孔庙.科举废止的第二年(1906年),文庙祭祀升为国家祀典的最高规格——大祀.
长泰县学文庙在明代最受重视,规制最为完备,长泰科举取士亦在明代达到巅峰,二者都是尊师重教的结果.明代长泰科举成就的取得,首先是因为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以文庙县学为核心,包括乡村社学在内的学校体系.其次是儒学教育的兴盛与当时科考的良性互动,主要体现为科举人才对于当地社会的反哺,表现为襄助官学,推动文庙建筑的修缮和改扩建;创办私学,开设书院,促进长泰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修建功名坊,激励乡人重视教育.
周人翦灭殷商,平定天下,陆续分封王室子弟、功臣谋士、姻亲及先圣王之后裔于周边各地,以蕃屏周,夹辅周室.作为周王室姻亲的姜太公因辅佐周武王灭商首功而封于齐.齐国作为山东地区最重要的封国之一,其文化渊源前人诸家多有讨论,或认为其来自西方周人文化,或认为其表现了本地“东夷”诸邦国文化传统.因用鼎制度是邦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学者对齐国用鼎制度的认识易受上述讨论影响,仍有待全面探讨.近年来考古新资料的不
一齐侯匜高24.7、流至錾长48.1、流宽19.9、腹深10.2厘米,重6420克.前部有高昂的宽流,流槽较长且弯曲,口缘较直,深腹圜底,下具四条龙形足,龙首朝下,耸背承托器底.后部龙形錾从下躬身蜿蜒而上,龙吻衔口沿作探首状,卷尾,体躯有鳞纹,背置棱脊.整器装饰横条沟纹.
洹子孟姜壶又称齐侯壶,壶有一对,无盖,形制纹饰同,文字字形却互有差异,铭文二器多有脱衍,一件一百六十六字,一件一百四十二字.阮元、吴云旧藏,两件分别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两周金文辞大系》图一八五、一八六,《中国青铜器全集》卷九、图版二十三,《集成》9729、9730著录该器.
上海博物馆于近年入藏春秋莲瓣盖波曲纹圆壶一对,据铭文可定名为“复丰壶”.其中甲壶通高63.7厘米,重15.8千克;乙壶通高63.6厘米,重15.5千克.二壶上有镂空莲瓣状盖,盖为子口;壶身侈口方唇,长颈内束,鼓腹下垂;圈足,足沿下折.壶颈部各有一对兽首衔环耳(甲壶二环、乙壶右环系后配),兽首上另立“象鼻”状小兽首(甲壶左“象鼻”、乙壶二“象鼻”系后配;小兽首本有舌,现断缺).壶盖上有莲瓣八片(经修
齐太宰归父盘系陈介祺、刘体智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器残,仅存盘底.铭作:唯王八月丁亥,齐太宰归父(叟)为忌沫盘,以祈眉寿,灵命难老.近年无锡博物院新入藏一件齐太宰归父盘,敞口浅盘,窄沿外折,腹部有一对乙字形附耳,平底,三蹄足,耳内、足底残存范土,纹饰间及外底范线清晰;两耳和腹部均饰蟠螭纹;时代为春秋中期偏早.盘内底有铭文,但为锈所掩盖,由X光片得知,与上海博物馆藏归父盘残底铭文前半相同,但缺后半1
《中原文物》2015年第1期所刊王宏、权敏《贾国青铜器及其重要价值探研》(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贾国有铭铜器及其所涉及的贾国历史问题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该文还对贾子叔子犀盘的有关问题发表了看法,认为盘铭中的“贾子”是器主名,“叔子犀”为“贾子”的字,“孟姜”之“姜”为私名;器主当是曾以晋国贾邑为采邑的贾季狐射姑的后代,而非贾国始封君唐叔虞少子公明的后裔.对此,笔者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市博物馆合编的《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大型考古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周家庄》)系统科学地揭列了2002、2003以及2004年陆续清理和发掘的78座东周墓葬资料,属于齐文化考古之重大成果.其中最引人关注者应数M1:试想整个墓地78座墓葬共出土铜器960件(组),其中兵器384件,而仅M1就出土铜器205件(组),其中兵器95件,铜器总数占全墓地的1/5强,兵器则占1/4;7
战国时期的齐国衡制资料,考古发现数量不多,其中临淄商王战国墓出土的2件铜耳杯[1](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为“商王铜杯”)及青州西辛战国墓出土的2件银豆(下文简称为“西辛银豆”),均刻有记载自身重量的铭文(下文简称为“记重铭文”),是近年来齐国衡制研究中重要的讨论对象,尤其是商王铜杯,因为出土时间略早,并且标明重量单位,对齐国衡制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贾振国、李零等先生曾先后对其进行过讨论.不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