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相关论文
两周青铜器的铭文资料,对历史溯源清流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两周青铜器对历史考据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新出土的吕不韦残戈铭文,经与以往出土、著录的同类型兵器铭刻相关内容的对比研究,进一步隶定为“□年,相邦吕不韦造......
习近平主席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说过“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夏朝、商朝、周朝这三朝音乐文化中,青铜乐器是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春秋早期......
2019年随州枣树林贵族墓地M190出土的曾公(田求)编钟,丰富了曾国的考古材料,铭文中的内容涉及曾国的始封、世系与铜器断代里的康宫原......
习近平主席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说过“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
叔安父簋和孝簋是近年刊布的有铭铜器,叔安父簋铭文记载了器主人为其弟之宗人制作礼器,使其用于嫡宗室之祭祀;孝簋铭文记载了器主......
摘要:在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馆的展柜中,静静地矗立着一把青铜古剑。这把青铜古剑挺拔庄重,剑茎为扁圆形;剑身的两侧各有一凸起的棱,嵌入......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时期,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所开创的“文景之治”与汉武帝时期沟通中西、攘外安内所......
现代化的冲击和商品化的影响,使非遗技艺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如何让非遗技艺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呢?许多非遗传......
全国卷I《期待长大》 《自立不需借口》(1下)《青春在心,未来在云》《我们错过了,孩子不想错过》(6下) 全国卷2材料作文——......
▲ 害夫皀殳,也称胡簋,为西周厉王的王器,是已知出土和存世商周簋器中最宏大的,被称为簋王。 簋(guǐ),金文中写作“皀殳”,是我国商周......
▲ 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器腹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铭文,是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有纪年款铭的古瓷器。 1955年,南京......
▲这件汉代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国宝级文物。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长......
被誉为中国书法界的“奥林匹克”每四年一届的最高规格的综合性书法专业展览“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国展”),今年已进入第11......
刘 军译 提要:希腊化时代意味着希腊城邦民主体制的衰落,亦见证了民主制度的广泛传播。由于掌控司法权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故而,......
摘要: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各级高校中已开展多年。古文字学作为通识课程,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科学地取舍不同阶段的古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古人还是今人,记载事物时,书写工具越精良,效率越高。文房四宝中,砚的生命力比笔、纸、墨都要耐久,一方传承......
大是与小相对的概念,比如:我的衣服比你的大,他的力气比我的大,你家的房子比我家的大…… 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大”吗?你会用什么动......
[关键词]插图,教学实践,新版历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11—0022—05 插图作......
【摘要】先秦时期古人对文学功能的认知和表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早期以宗教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实践中,古人产生了对文学功能的......
大约3000年前,赫梯帝国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这个帝国的疆域由东到西跨越1000千米,跨过安纳托利亚(如今土耳其的一部分),从黑海一直......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宜兴是紫砂故乡,古往今来,许多名士创作了大量的壶铭。这些装饰壶身的紫砂壶铭文成为一种独特......
周代“者生”鼎,内铸铭文“者生用吉金乍(作)寳鼎”。 庚子鼠年的春节,京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网上展览。2020年1月16日,......
在目前出土的同类器物里,它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恢弘 4月的武汉,春山如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
尊,是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在考古学中,尊又与卣或方彝相互配合使用,而“何”是器物主人的名字。何尊是西周成王时期名何的贵族受到......
华夏中国,鼎立世界文明数千年,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艺术。古代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大鼎在当时为国之重器,社稷象征;有铭文者,......
全形拓,顾名思义,就是将青铜器一类有立体形制的器物,以立体无死角的方式将全器物传拓下来,作为历史考古等各方面的学术保存资料,所以说......
在元代制瓷历史上,有一位不但本人,连子孙数代都留下盛名的制瓷大师,他就是江西省浮梁县瑶里村的吴益子。他生于南宋度宗咸淳六年(......
习惯很强大,不轻易养成,也不轻易消除 古人为什么钟爱从右向左这种写法呢? 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记录在甲骨上的,当时的甲骨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