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防震减灾工作实践与探索

来源 :邢台地震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潮州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开始此项工作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地震部门也从原来的单一、简单的形变观测发展到现在拥有测震、水化学分析、地形变、电磁波观测等多种监测手段、设备齐全并较好地发挥了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职能的综合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市防震减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在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及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多次受到表彰。作为一个地方地震工作机构,回顾几十年工作,本文提出了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夯实基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提高防震减灾综合,以及群策群力,推陈出新,扎实做好防震减灾社会动员和参与等体会。
其他文献
介绍了华北及邻近地区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地震水动态监测网54口井水位固体潮汐响应函数的计算结果,基于M2波潮汐因子及其月离散相对误差,分析了各观测井潮汐响应函数对地壳应变的响应灵敏度、潮汐因子的动态稳定性和监测效能。结果表明:在所列54口观测井中,如果以M2波潮汐因子0.2m/10-9作为潮汐响应幅值的下限,或以M2波潮汐因子的月离散相对误差24%作为选择观测井的上限,则有80%以上的观测井可
本文分析了永年连通管NS向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份观测数据的突变与其周围200km范围内地震的关系,初步认为该测项的异常与近区有感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一个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于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发生变化,动水位观测井断流等现象,地面沉降造成深井井管上窜。这些情况对地震前兆异常的正确判断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初步探讨了含水层的应力—应变状态,水文地质水均衡状态,以实例分析环境地质在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识别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本文针对天津市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运行过程中影响数字化水位、地热、气氡数据连续率及稳定性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建议。
综合介绍了基于B/S模式的分析会商结果管理系统研制开发的背景、过程以及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并对主要功能的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介绍了石家庄的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研究了邢台地震对石家庄的震害特征和邢台老震区余震活动对省会石家庄地震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做好石家庄抗震设防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两点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建筑及财富聚集,面对地震发生灾害的危险性也随之相应增长,减灾成效及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关键。文章探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首要任务、良好基础、社会需求、系统功能及技术流程。建设应急管理系统提高与增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科学减灾理念。
地震应急避难所设计涉及到系统规划、单体设计、建设维护与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本文以邯郸柳林公园避难所单体功能设计为例,简要介绍了该避难所初步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柳林公园现状的设计方案;二是从12个方面介绍了设计基本内容。作为大型避难所设计的初步尝试,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交流旨在与同仁共同推进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深入开展。
本文在回顾地震应急避难场地建设、发展现状基础上,论述了应急避难场地分类和分级,重点对应急避难场地建设的装备保障及现场紧急救援条件保障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类别的装备保障作了量化性建议,对地震救援现场条件保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回顾了40年来我国地下流体地震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的历史沿革、观测技术发展的过程、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主要思想及内容,以及地下流体地震预报实践的概况,列举了主要学术论著和技术规范,回顾了地下流体学科管理及学术组织的发展概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