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集中供热系统采用分布式变频改造的关键技术与运行优化

来源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传统的集中锅炉房区域供热系统进行分布式变频节能改造是一项改造投资小、见效快、节能效果好的新技术,具有极大的推广潜力与应用前景。本文结合课题示范工程的分布式变频系统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对利用分布式变频技术对传统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后的关键技术以及运行调节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针对关键技术,本文指出了采用分布式变频系统对传统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的三项关键技术,即系统控制器、气候补偿方法和热网系统监控软件系统;针对运行模式,本文首先提出了针对锅炉经济负荷的运行策略和调节方法,指出了分布式变频系统的适应性与优越性,探讨了在经济负荷下的优化运行模式与系统调节方法;针对部分负荷的需求,综合考虑了锅炉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输送系统的优化策略,并由此确定了分布式变频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策略与调节方法。分析和实践都表明,合理的运行策略和正确的调节方法是充分利用分布式变频系统节能特性的保证,在合理的运行模式与调节方法下,和节能改造前相比,分布式变频系统可以节能30%以上。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与运行中的调节探索实践经验,本文给出了进一步优化运行模式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响应面方法用响应面逼近函数模型,是统计学的综合实验技术解决复杂系统输入蝓出关系的方法.本文利用响应面方法拟合出了液体静压支承系统中各参数与工作转台振动频率的显式函数,为进一步研究液体静压支承系统的工作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用实验准则式计算了矩形槽道内流体流动的传热性能,并与其它文献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底板为正弦波形Couette流动力学特性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耦合求解了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组,研究分析得对流涡的大小和强度依赖于Re数,而涡的卷带作用会引起热场不均匀分布,以至在高Re数时谷底中出现‘热涡’情况:低Re数时以导热为主,高Re数时以对流传热为主,在对流涡强化对流传热的同时,传热方式不同也将影响涡的强度,从而出现随Re数增加时中心轴线出现u值分布替换情况,说明热场对涡的演变有一定的抑制
应用Hooke热弹性固体材料的大变形本构关系,研究了热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球中空穴萌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得出了空穴生成时的控制参数临界值的精确值,并讨论了温度、弹性模量和线热涨系数对其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强度与裂纹扩展行为密切相关。裂纹扩展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存在着应力、应变集中,这使得裂纹尖端的局部应力、应变大于材料中其它局部区域的应力和应变。因此,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其尖端将会发生微结构演化。相关实验和原子尺度模拟的结果表明: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微结构演化有多种形式,包括位错发射、孪晶形成以及裂尖相变等,而且这些微结构演化行为又与裂尖场的分布密切相关,可能对控制裂纹的扩展起到决定性作
针对特高拱坝施工期采用的低温浇筑方案,深入分析了低温浇筑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开裂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降低冷击作用的策略。
在对90°弯头进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其优化结构的流固耦合特性,校准其强度与刚度要求.结果表明:原始弯头的最大变形量为2.0689×10-5m,最大应力为1.8008×105Pa,其变形方式是两侧拉长,中间向里凹,曾双椭圆形,对弯头具有“拉直”效应;各优化结构的最大变形郝发生在外侧导流片的出口处中部。只有当导流器具有弧度时外侧导流器向外侧发生偏移而变形,其它备方案中外侧导流器都是向内侧发生偏
针对高层建筑抗震分析中的偶然偏心问题,本文研究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一种等效扭矩近似方法,并根据一种小参数展开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近似计算方案.研究表明:等效扭矩方法在结构的侧扭周期比接近1.0时会较大地低估最大内力值,建议乘以一定的放大系数以确保结构安全;而基于小参数展开的近似方法则拥有比等效扭矩方法好的多的计算精度,是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
分析我国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公共建筑评价体1系的研究进展和北方既有大型公建的供能体系综合评价的目的、构建指标的原则和,构建了一套适合对我国北方地区既有公共建筑供能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介绍了基于群体专家咨询,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
本文以本课题组开发的新型毛细管相变蓄能罐为研究对象,研究核心是:在满足蓄能量要求的情况下,如何缩短蓄能罐的蓄、放能时间,提高蓄、放能效率。影响蓄能罐蓄能量和蓄、放能时间的因素分为两大部分:相变材料与载能媒体,载能媒体的流量和供回水温差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搭建了蓄能罐的蓄、放能实验台,对该设备进行了反复的蓄、放能实验,通过对蓄能罐实验数据的分析,初步掌握了蓄能罐的特性以及供回水温差对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