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从而造成治疗的延误.既往研究表明,单双相抑郁存在脑结构的异常改变,然而由于两种疾病病因及症状的复杂性,推测其大脑形态的改变受多参数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核磁共振(sMRI)技术结合模式分类,研究单双相抑郁的脑灰质结构改变,寻找有助于识别双相抑郁的脑形态学生物标记.方法:本研究纳入双相抑郁患者28人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境障碍科(江苏省抑郁症诊疗中心)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出 处】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从而造成治疗的延误.既往研究表明,单双相抑郁存在脑结构的异常改变,然而由于两种疾病病因及症状的复杂性,推测其大脑形态的改变受多参数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核磁共振(sMRI)技术结合模式分类,研究单双相抑郁的脑灰质结构改变,寻找有助于识别双相抑郁的脑形态学生物标记.
方法:本研究纳入双相抑郁患者28人,单相抑郁患者36人,以及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的受试者接受SiemensVerio3.0T超导型磁共振仪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经过头动矫正、去颅骨、皮层分割、拓扑结构矫正及重建过程,提取全脑66个区域(左右半球各33个)的脑灰质结构特征,包括皮层厚度、皮层曲度、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之后采用多变量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比较单双抑郁组间的特征差异,并确定用于识别单双相抑郁的最大分类权重特征组合。
结果:1、与正常对照相比,单双相抑郁患者均表现出额叶、颖叶和岛叶脑区的灰质结构异常,涉及皮层厚度、皮层表面积和灰质体积改变;2、单双相抑郁之间的比较发现,皮层厚度和皮层表面积对区分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提供了最大精度(81.25%,P<0.001),对识别单双相抑郁贡献最大的特征值集中在额叶和颖叶,包括眶额回和颖叶上中下回皮层厚度,以及额下回岛盖部和额上回皮层表面积。
结论:研究表明,单双相抑郁脑灰质结构的多个特征值均存在异常改变,提示两种疾病的抑郁状态发作有相似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鉴别单双相抑郁的关键特征值集中在与情感和认知功能调控密切相关的脑区,提示其可以作为双相抑郁鉴别的结构影像学标记,并且联合多个特征值能提供更高的识别精度,为脑结构扫描鉴别单双相抑郁提供初步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对氢溴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2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0±7.5)岁,病程2~11个月,平均病程(5.3±3.2)个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为(23.3±3.4)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目的:治疗药物监测是在20世纪中后期,药物部门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而开展的一项服务,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使用药物的患者的血清、尿液或者唾液等进行定时定量的采集,监测其中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的浓度,目的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关系,协助医生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帕罗西汀属于SSRI类药物,至今关于该药物TDM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探讨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早期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单臂、开放、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受试者为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满意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13周.本研究采用事后分析旨在探讨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以PANSS评分<70、PSP评分>70和IEQ>6分作为评价受试者症状、功能和照料者负担等预后的指标.利用单因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冲动功能和反应抑制功能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首发未用药的门诊强迫症患者44例,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46例,与OCD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两组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IS-11),用以评估被试的冲动功能;进行信号停止任务(Stop Signal Task,SST),用以评估被试的反应抑制功能;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目的: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起效慢的主要缺点,而且部分患者对各种抗抑郁药物都不反应.近年来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与难治性抑郁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其成瘾和其他毒副作用限制其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本研究鉴别具备快速抗抑郁作用的中医药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快速抗抑郁药物具备的持久抗抑郁性,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抑郁症及抗抑郁动物模型,对中药越鞠丸的快速与持久抗抑郁作用进行了系统
目的:在抑郁症患者中采用cloninger的人格精神生物模型(TCI-R)、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抑郁症的诊断依据ICD-10为诊断标准,随机纳入100名确诊为抑郁症的住院患者(男性50例,女性50例),均为首发病例.100名健康人(男性50例,女性50例)作为对照,完成中国版本气质性格量表(TCI-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患儿皮层形态学的特点。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诊断标准,对ADHD进行临床评定(包括临床诊断、亚型划分和共患病评定)。以36例ADHD患儿,及性别、年龄均匹配的36名正常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8-15岁),其中ADHD患儿中有17例共患DBD(ADHD+DBD组)、19例不共患DBD(ADHD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异常疾病,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标记.已经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呈现脑形态学异常.然而,前人的研究大多基于单中心小样本数据,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利用多中心大样本汉族人群,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的异常.方法:本研究所用的被试数据采集于中国八个中心,包括6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每个数据采集中心都通过了本地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每
目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儿童期的城市成长与神经精神疾病患病风险存在关联.目前中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为探究儿童期成长环境对于大脑功能的潜在影响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拟探讨儿童期城乡成长环境对情节记忆编码和提取相关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目前居住在城市但具有不同儿童期城乡成长经历的健康志愿者207例,其中,18岁后由农村迁往城市者117例,始终出生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