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很早的时候,哲学家们就对幸福是什么和怎样幸福的问题有了分歧,分成了快乐论取向和实现论取向。快乐论幸福是通过快乐的最大化和痛苦的最小化来取得的,而实现论幸福是通过意义,自我潜能和自我成长的实现来取得的。尽管最近很多研究者对它们二者的区别有很多探索,但是很少有研究探索它们是怎样分别反映在大脑中的。因此,本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方法,对快乐论幸福和实现论幸福分别与大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进行了研究。
【机 构】
: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71006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10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早的时候,哲学家们就对幸福是什么和怎样幸福的问题有了分歧,分成了快乐论取向和实现论取向。快乐论幸福是通过快乐的最大化和痛苦的最小化来取得的,而实现论幸福是通过意义,自我潜能和自我成长的实现来取得的。尽管最近很多研究者对它们二者的区别有很多探索,但是很少有研究探索它们是怎样分别反映在大脑中的。因此,本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方法,对快乐论幸福和实现论幸福分别与大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进行了研究。对144名健康年轻的志愿者进行了静息态扫描,并且测量了志愿者的快乐论幸福和实现论幸福水平。
其他文献
《简易个别智力量表》为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王振德教授所编制,是一个适用于4至7周岁儿童的智力量表,其在台湾地区的使用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金瑜教授修订了该量表(包含6个分测验,74个项目),研究显示改编后的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在湖南省怀化市试测《简易个别智力量表》简体版,共试测了42儿童,并采用概化理论分析该量表的信度。
归因(attribution)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原因进行解释或评价的过程。归因是连接个体内在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行为预测和干预的基础。慈善捐助行为(charitable donor behavior)作为无偿帮助他人或赠予他人财物的一种典型的道德行为,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近年来,人们对慈善捐助的不当归因普遍存在。
自我控制是个人成就和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自我控制资源模型认为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任务会消耗自控资源,由于该资源的有限性,处于自我损耗状态下的个体在后续自我控制任务中会由于自控资源短缺而表现的较差。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概括出影响个体自我控制的因素,包括特质性因素、情境性因素和个体的动力系统三方面,并建立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继而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究积极信念对自我损耗的影响。
慈善捐助是指将金钱或财物无偿赠与个体或团体组织的亲社会行为。对于受助者而言,慈善捐助体现了潜在的互惠利他行为。基于互惠利他理论,当施助者为受助者提供帮助或给予其某种资源时,受助者有义务回报施助者。那么,对于高校助学金受助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慈善捐助行为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认为,感恩和共情是影响慈善捐助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受助者而言,受关怀感也是慈善捐助不容忽视的因素。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积极的体验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体相信自己的价值、能力的程度。自我妨碍是个体感到不适或受到威胁的情境下,为了保护自尊积极主动设定障碍的心理策略,其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行为式自我妨碍、自陈式自我妨碍与抬举他人。
跨期决策中有一个基本发现,人们对物体的主观价值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减少,称之为时间折扣。时间折扣率则是未来结果价值的变化率,用来衡量时间折扣程度大小。但有研究发现当人们面对负性事件跨期决策时,却更倾向尽早完成负性事件,存在负折扣率现象,现有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而新近研究发现被试在等待负性事件时,负性情绪逐渐累积;等待负性事件时被试不停思考、牵挂。目前对于负性情绪累积在跨期决策中的作用已经进行了深入探
多数人都会带着玫红色的眼睛看待自己,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也一致发现人们通常对自己的表现过分自信。作为一种决策偏差,过分自信常常被认为会带来一些严重的灾难。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过分自信的积极效应,如过分自信可以提高动机水平。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当人们的表现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时,人们会不满意他们当前的表现,然后会采取一些行动,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减少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因此,随后的实际表现有可能被提高。
尽管大量行为研究表明,个体为自我和为他人决策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行为技术的限制,以往的差异分析往往局限在个体决策执行阶段,而这种差异是否还体现在结果反馈阶段,至今并不清楚.ERP技术因其技术特点能够较好地对决策执行和结果评价进行观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运用修正的罗杰斯剑桥风险任务,考察了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共情是指治疗者能够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具备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对于他人内隐情绪的敏感度如何呢?共情能力的高低在情绪反应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共情能力高的个体对何种性质的情绪(积极,消极)更为敏感呢?本研究特意通过E-prime创设一个简单的实验情境启动被试的情绪,在可控的环境下研究共情能力对于情绪反应的影响,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情绪启动对于不同共情能
黑白颜色、明暗、以及睁眼闭眼等视觉信息都与道德存在隐喻联结,表现在白、明亮与积极的道德价值相关联,而黑、暗则相反;简单的闭眼睁眼也存在相似效应。道德概念的视觉隐喻表征能够影响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对其心理机制及脑机制的大量研究主要聚焦于情绪对道德的解释作用。近年来,与情绪紧密关联的心理模拟也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对道德判断作用的有效心理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