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离子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反应一直是环境化学领域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环境介质复杂性及研究手段限制,关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微界面上吸附机制的认识目前尚不统一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10008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离子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反应一直是环境化学领域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环境介质复杂性及研究手段限制,关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微界面上吸附机制的认识目前尚不统一。从微纳米尺度、原位表征污染物在接近实际环境浓度条件下其在土壤微界面上结合位点、赋存形态将可以为揭示吸附作用机制提供直接的支持。在本研究工作中,通过联合应用同步辐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和X射线微聚焦荧光显微成像技术表征了1,3-二硝基苯、BDE-209、四溴双酚A在土壤微团聚体上的赋存形态和微区分布。这是首次在微米尺度、接近环境实际浓度条件下原位定量表征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微区分布的研究报道。通过该工作,探讨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微区分布与有机碳形态、矿物及矿质元素分布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界面吸附作用的原位分析方法,并有望在有机污染物环境界面过程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污水灌溉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残留,因此污灌土壤可能会受到抗生素的污染.本研究以接受大量生活污水的凉水河为研究对象,从2008
单壁碳纳米管(SWCNT)在环境、化学、材料、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已使人们开始极为关注其潜在的环境和健康危害.SWCNT的毒性与其生物有效性和可降解性及在生物体的
氯酚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毒性、难生物降解和强生物累积性等特点,成为较受关注的一类优先控制污染物。近年来,利用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氯酚类物质得到广泛研究,其中以二氧化钛
大同和临汾备受钢铁、化工、热能及焦化等相关工业影响,面临着来自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由此,本研究在大同和临汾采集了22件可吸入颗粒物样品包括PM2.5 11件和PM2.5-10
近年来,由于环保法律法规对燃料清洁度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以及劣质原油掺炼量的增加,因此炼油厂需要更多的氢气对油品进行加氢处理。因此,制氢装置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在于如何选用
本研究在浙江省台州市两个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域(路桥和温岭)采集了33份母乳样本,利用GC/MS对其中的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检测.PCBs在路桥本地母亲(n=12)、温岭本地
铊是一种毒害性强于汞、镉的重金属元素,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将铊列为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利用蚕豆微核技术研究了水中重金属铊和铅的遗
贝西沙星是一种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新型喹诺酮类广谱抗菌剂,属于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其不仅对易引发结膜炎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具
氰浸提金技术是国内外金矿普遍使用的,但产生的氰渣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和重金属,属于危险废物.本文选用山东某金矿含氰矿渣,从中筛选出9株耐氰微生物,并以此对氰渣进行无害
青霉胺(β,β’-二甲基半胱氨酸)是一种传统的铜离子络合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铜过量所致的Wilson氏疾病.本研究发现青霉胺能显著保护人纤维母细胞免于四氯氢醌(TCHQ,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