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us理论(1992年诺贝尔奖成果)错在哪儿?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rcus理论是由美国科学家Rudolph A.Marcus于1956年在Libby的电子转移思想基础上利用连续介质理论和双球模型推导出来的,用于描述外层电子转移反应活化能与状态自由能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后来经过Marcus及其他许多化学家的发展,该理论也适用于内层电子转移反应甚至原子核转移反应.几十年来该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化学科学领域.Marcus因创建Marcus理论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其他文献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而如何从催化的机理出发,理性设计新型催化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是有机小分子催化研究中亟待解
  结构预组织可以促进共轭体系自由基正离子二聚作用(CRCD),在水相或有机溶剂中,其表观结合常数可以达到105-106M-1.CRCD驱动三角形或四面体分子在相应溶剂中自组装形成2D或3
  Stable carbocations such as tritylium ions have been widely explored as organic Lewis acids catalysts and reagents in organic synthesis.[1] However,to achie
会议
  由于具有廉价、低毒、环境友好等优点,Cu催化的反应发展迅速,已成为当今化学学科的研究前沿之一.Cu催化或Cu促进的反应中,引发反应的物种可能有Cu0、CuⅠ和CuⅡ三种氧化
  芳香酰胺寡聚体可以通过连续的分子内氢键诱导产生内径可调的内穴1,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与跨膜输送通道的构建2.但芳香环骨架的堆积作用对于形成螺旋构象的贡献一直没有深
  钯催化的氧化Heck偶联是实现烯烃-芳烃直接脱氢、构建C-C键的重要反应,其催化循环分为C-H键活化、迁移插入和β-氢消除三个过程.涉及两种可能的反应途径—芳烃活化机理和
会议
会议
动态共价键兼具超分子作用的动态性和共价键的稳定性,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类新型可逆相互作用,在构筑功能分子、组装和材料等方面备受关注[1].以新型可逆共价作用的发现、调
会议
  离子淌度质谱结合了离子淌度分离和质谱两项技术。对于常规质谱不能分离的异构体或复合物,离子淌度质谱具有独特的分离优势。不同结构的离子在漂移管中与漂移气体的碰撞频
  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重量轻以及易于功能化等诸多优点,可被应用于气体存储分离、传感、有机光电和多相催化等多个领域。作为经典的无机多孔材料,沸石分子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