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殖酸配合物氧化还原介体生物降解硝酸盐特性研究

来源 :第二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含氮废水大量排入到环境中,导致含氮化合物在自然水体中大量积累,其中硝酸盐的摄入会引起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由亚硝酸盐转化生成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典型致癌物,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生物法降解硝酸盐相比于一般的物理化学法更加经济高效,但缺点是传质效率低、反应速率慢.腐殖酸(humicacid,HA)中含有丰富的醌基、酚羟基等基团,可加速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间的电子传递,是天然的氧化还原介体;同时腐殖酸中含有的羧基、羰基等基团可与金属形成稳定的非水溶性配合物.因此,本研究针对腐殖酸的上述特点,以FeSO4·7H2O和腐殖酸水溶液制备金属-腐殖酸配合物,构建以金属-腐殖酸配合物氧化还原介体加速UASB反应器降解硝酸盐的实验体系,通过测定反应器出水中NO3--N、NO2--N浓度等指标的变化,考察金属-腐殖酸配合物对硝酸盐生物降解的加速效果.
其他文献
铬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在电镀、鞣革、钢铁、汽车制造、木材加工等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其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化学形态主要是Cr(Ⅲ)和Cr(Ⅵ).微量的Cr(Ⅲ)在人体中有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促进氨基酸吸收等作用,但过量有毒.Cr(Ⅵ)一般以CrO42-和Cr2O72-形式存在,难以吸附或沉淀,而且是很强的致畸变、致癌剂.很多微生物长期处在铬污染环境中,进化出了相应的铬转化和抗性机制.本课题组在金属
水体硝酸盐污染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大量的氮元素存在于水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体去除硝酸盐的方法有化学脱氮、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生物脱氮等,其中生物反硝化脱氮是最普遍的脱氮方法,但其生物降解速率慢.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发现厌氧条件下,氧化还原介体具有加速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效率,催化硝酸盐生物降解的作用.中性红作为一种小分子氧化还原介体,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
油藏的形成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地质生物反应过程,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如温度、盐度、压力、pH等,使得油藏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代谢方式形成了特殊的选择性.以油藏采出液或石油污染水体及土壤作为分离源,从中获得具有特殊代谢功能微生物菌株,并通过其在油藏环境中的有益活动,即细胞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作用于岩油、原油、油水界面等方式以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应用于石油严重污染的水体及土壤的修复,现已成为油藏微生物研究的重要组
会议
群体感应是一种细菌细胞之间彼此交流的机制.在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有两个主要的群体感应系统:LasI-LasR和RhlI-RhlR.在LasI-LasR系统中,LasI调控信号分子3OC12-HSL的合成,当环境中3OC12-HSL信号分子达到阈值时,即可激活转录调节子LasR,调节下游基因包括rhlI和rhlR的表达;RhlI-RhlR系统受LasI-LasR系统调控,
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虽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而经典的方法,但Ca2+是如何诱导细胞形成感受态并维持细胞的这种状态,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在细胞膜及细胞内存在Ca2+受体及其响应机制亦未可知.为此,本研究以E.coli DH5α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对100mM CaCl2诱导E.coli DH5α形成感受态细胞时转录组水平和蛋白组水平的变化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在感受态形成过程中响应Ca2
会议
根瘤菌能够与宿主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且在共生条件下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为宿主提供氮素养料.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状态的建立首先开始于两者之间的信号物质交换.根瘤菌侵染进入豆科植物的路径具有种属间的差异,其中研究最透彻的就是通过根毛进行细胞内侵染.但是另外一种通过侧根基部进行的细胞间侵染则研究较少.茎瘤固氮根瘤菌与其宿主田菁(Azorhizobium.caulinodans-Sesbaniarost
本研究以E.coli DH5α为研究对象,基于Ca2+诱导下E.coli DHSα形成感受态细胞时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分析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膜蛋白yiaW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及相互作用蛋白拓扑网络进行了预测分析.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yiaW基因缺陷型菌株,研究在yiaW基因缺失对Ca2+诱导E.coli DH5α感受态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群体感应是微生物调控群体生理代谢活动的一种重要机制.研究已表明海洋典型细菌假交替单胞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受群体感应调控,但对调控假交替单胞菌群体感应行为的机制不清.本研究以假交替单胞菌Rf-1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分析了群体感应系统组成和特点,发现菌株Rf-1有一套LuxI-R种内群体感应系统和一套完整的种间群体感应系统.通过平行划线、平板打孔、薄层层析和气相-质谱联用等方法确认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