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指出以现今新疆为核心的西域的诗意描写,主要经历了初盛唐与中晚清两代诗人群的文学建构,而其中尤以岑参和林则徐的诗意营造最具突破意义与创新价值.如果说岑参是"以自己的诗歌创作,从地理学和文学两个层面上建构了重要的西域地理文化景观",那么林则徐则用"回疆竹枝词"的形式,以直击当地习俗、直观文明差异、直引维语入诗的全新描写,进一步从地缘政治学和文化人类学视域,开拓了西域人文风貌的诗性表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指出以现今新疆为核心的西域的诗意描写,主要经历了初盛唐与中晚清两代诗人群的文学建构,而其中尤以岑参和林则徐的诗意营造最具突破意义与创新价值.如果说岑参是"以自己的诗歌创作,从地理学和文学两个层面上建构了重要的西域地理文化景观",那么林则徐则用"回疆竹枝词"的形式,以直击当地习俗、直观文明差异、直引维语入诗的全新描写,进一步从地缘政治学和文化人类学视域,开拓了西域人文风貌的诗性表达.
其他文献
《颐和园词》是晚清文学家王国维于1912年创作的长庆体长诗.它是对清王朝的一份悼词,也是为慈禧太后与清朝皇室的所作挽歌.但王氏在此诗中最想表现的不是挽歌式的悲哀与王朝衰败的落寞,而是对王朝强盛的渴望与自我人生境界价值的实现.诗中突出了危机时刻能力挽狂澜的慈禧太后形象,描绘了颐和园的美轮美奂,强调了王氏对盛世场景的渴望.但史实却不容改变,梦境般的盛世毕竟不是现实.而他本来渴望的成大事者人生三境界也在
瓦尔登湖因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在文学家、学者、翻译家和旅游者共同作用下,瓦尔登湖已经超越文学文本本身,成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记忆库.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研究瓦尔登湖,研究其如何成为文学景观,研究其在中外文学中的不同内涵,既是一种崭新的视角,亦是其魅力和价值所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朝鲜族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韩国文化已经以韩流的态势流入东北甚至全国;而在东北边境的北部,俄罗斯文化正跨过黑龙江向南传播,在东北边境的西北部,中国与蒙古国文化业出现了文化间的交锋.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如何使东北跨境民族文化在时代潮流中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迎接的挑战.当前,中
从战国抵宋存在的"吹台",被宋人主观嫁接了实际上存在于商丘的地点事件."吹台"与梁孝王的联系在此被宋人生动地传承下来,抒发了对历史时空中这里曾经存在知遇的渴求.吹台又因与都城文人的雅集相连,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而存在.这种观念直到南宋,在时空的阻隔中,仍然存在,成为文人对故国和王朝深情的眷念.在这些有关北宋东京的城市文本中,"吹台"作为建筑景观和文学景观而存在,构成了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城市文脉
北周文学并非趋步南朝,而自有其面目.浓厚的崇儒尚用文风,为隋唐以后的复古思潮打下了伏笔.佛道并崇风气也为唐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并举开了先河,多种文体文风的萌芽在唐代得到了生发和完善.
汉代开发河西不仅仅是重大政治事件,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学西渐、佛法东来,首先在河西地区相互融合调适,再以新的文化形态输出或输入,源源不断地向中华文明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大量文士的到来、陇籍文人的成长、军屯文学的兴起等,使中国文学版图向西北地区拓展,向来被认为是文化荒漠的河陇地区初步形成了地域文学中心.以"马踏飞燕"铜马佣为代表的艺术创造实绩,证明汉代陇右地区的艺术勃兴,无疑也是汉代开发
本文拟从文化背景与思想倾向为准,将隋唐五代时期的浙江文学划分为儒家时期、道家时期、儒释道鼎盛时期、释家独盛时期四个阶段加以研究.
上海竹枝词对上海正月初五接财神习俗做了最早描写,从中可以发现,接财神习俗是从苏州、无锡等地传播入的,传入时间大约在道光年间,之后上海接财神在祭品和祭祀仪式上形成一定的特色.到清末民初,接财神已经成为上海商家和市民都热情参与的民俗活动.开埠后上海的地方志、新闻报道等虽然也记载和描述过接财神习俗,但都没有竹枝词描写得那样生动翔实.文人竹枝词是地方民俗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应该得到更多关
鉴于高昌回鹊及唐代西州的突厥语居民沿袭了魏晋以降的佛学思想,许多佛经早在公元10世纪之前业己翻译,可将高昌佛教视作介于印度佛教与中原佛学之间的融汇区域,高昌对西域佛学的承袭与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域佛教不仅仅是翻译或承袭印度或中原思想学说,它有自己的思想创造。蒙古征服后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思想在中亚与新疆的兴起,包罗万象的苏非主义迅速成为哲学与文学的主流,在文学上采用民间谚语、格言、传
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文豪与英雄。云间、太湖地区、南京三个地理空间串联着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勾勒着他奇迹般的人生轨迹,书写着英雄的史诗。从故乡云间到战斗地太湖地区,再到生命终结地南京,夏完淳展示出不同的风采。走进故乡云间,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眷恋,有家不能归的无奈与低泣,诗风逐渐走向悲壮激越。在太湖地区,看到的是一个顽强的斗士,纵横驰骋,征战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