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朝鲜族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韩国文化已经以韩流的态势流入东北甚至全国;而在东北边境的北部,俄罗斯文化正跨过黑龙江向南传播,在东北边境的西北部,中国与蒙古国文化业出现了文化间的交锋.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如何使东北跨境民族文化在时代潮流中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迎接的挑战.当前,中
【机 构】
: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朝鲜族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韩国文化已经以韩流的态势流入东北甚至全国;而在东北边境的北部,俄罗斯文化正跨过黑龙江向南传播,在东北边境的西北部,中国与蒙古国文化业出现了文化间的交锋.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如何使东北跨境民族文化在时代潮流中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和迎接的挑战.当前,中国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邻国的政治、外交、经济、民族关系和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纷繁复杂,在面对和解决这些关系与问题过程中,急需文化方面的参考和学术支持.因此开展东北跨境民族文化与传承研究,不仅仅是传承保护和开发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边疆建设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而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综上所述,开展跨境民族问题研究,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边疆安全,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湖南祁阳境内浯溪石壁的摩崖石刻,自李唐以降即成为融合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名胜之地。文章就《题中兴颂碑》诗案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判断作品归属,首先须从别集版本源流上予以辨析,认为原诗著作权归张耒所属,然后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根据年代和诗题,张耒平生未到过永州,是其观《中兴颂碑》拓本后所作,诗题可改为《读中兴颂碑》。
元西域文家的散文创作是元代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之一.西域文家有其社会文化共生环境:首先,其家族入居华地大多历三世以上,或祖或父,皆有接受汉文化之背景;其次,儒家思想是其共同信奉的基础思想;另外,他们都自觉接受现世文坛整体风气培育,与汉族文人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家整体.西域文家散文的民族特质及整体风貌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即稽古穷经,一根于儒,又释道兼收并蓄;质朴平实,不尚虚华,又感情真挚动人;感慨多气,
在宋代诗词中,“新州”曾多次出现,新州不仅仅指广南东路的新州,今广东新兴市;也指京东东路的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在理解诗词内容含义时,若不联系作品的具体环境,就会产生概念模糊的情况,文章中以具体的宋代诗词为例,解释了“新州”一词的具体含义。
东汉时期的迁都之争引发了时人对国都作用的大讨论,也兴起了一股写作京都赋的热潮.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具说服力,赋家选取不同的城市元素进行铺叙,针锋相对,各有侧重,塑造了截然不同的长安、洛阳城市形象.文章通过对东汉京都赋的研究,分析了京都赋中所表现出的长安和洛阳的形象。长安被赋予了酒神精神,具有霸者风范、巨丽奔放、放纵失序的形象,而洛阳则被赋予了日神精神,具有王者气度、法度严整、和谐之美的形象,通过长安
文章主要写了南昌明朝遗民王猷定的年谱介绍。首先介绍了王猷定的个人简介,以及文学作品,然后按年岁叙述了王猷定的生平事迹。
本文主要考察了敦煌写卷伯2555中的59首佚名"陷藩诗",在史料的基础上,考证其创作背景应是在大历十二年沙州陷落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作者"落蕃汉人"的身份应是在使者和边民两者之间,揭示了诗作者"陷藩"的历史背景,并通过诗歌分析了"落蕃汉人"较为宽松自由的生存状态.
北方文学家族的家学与家风与地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陵川郝氏、猗氏陈氏与东平王公渊家族.洛阳姚氏由辽阳迁到河南,使得具有崇武色彩的家族转变为文化世家.蒙古、色目家族的迁徙促进了其家族传统的改变.元朝灭宋以后,白朴家族与大都宋氏宦游南方,有助于元代南北文化的交融,而南方文化也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影响.
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刘克庄是宋代年寿较高,又十分多产的诗人之一。在他的青壮年时期即嘉定十五年(1222),应桂帅之邀曾有一段在桂林入幕的生活经历,这段远赴桂林的生活给后人留下了八十多首诗作,桂林特有的地域性也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一段十分特别的印记。偏远的地理位置,迥异的气候类型,独特的岩穴地貌,丰富的人文景观,这些在刘克庄带着失意来到桂林的时候对其的心态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颐和园词》是晚清文学家王国维于1912年创作的长庆体长诗.它是对清王朝的一份悼词,也是为慈禧太后与清朝皇室的所作挽歌.但王氏在此诗中最想表现的不是挽歌式的悲哀与王朝衰败的落寞,而是对王朝强盛的渴望与自我人生境界价值的实现.诗中突出了危机时刻能力挽狂澜的慈禧太后形象,描绘了颐和园的美轮美奂,强调了王氏对盛世场景的渴望.但史实却不容改变,梦境般的盛世毕竟不是现实.而他本来渴望的成大事者人生三境界也在
瓦尔登湖因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在文学家、学者、翻译家和旅游者共同作用下,瓦尔登湖已经超越文学文本本身,成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对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记忆库.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研究瓦尔登湖,研究其如何成为文学景观,研究其在中外文学中的不同内涵,既是一种崭新的视角,亦是其魅力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