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号台风“风神”路径改变成因及致洪暴雨特征分析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风神”登陆前后500hpa高度场、850hpa的K指数和q的值以及地面气压的变化,总结路径特点及强降水分布情况,发现: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副高脊线东退南落、西南季风的变化)使引导作用减弱,从而“风神”的移动路径怪异、多变,最终在深圳登陆,登陆地点与500hpa的低值中心和地面强负变压中心配合。因登陆前已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登陆后又形成明显的台风槽,并配合强劲的低空西南季风所带来的充足的水汽,使我省出现50年一遇的强降水,造成重大损失。“风神”主要呈现出典型的南北向的非对称结构,这使得台风南北向风雨影响形成鲜明对比,“风神”主要的云系分布在中心南侧,这使登陆以后其南侧的降水量、风速相对较大。
其他文献
盐沼湿地因其在河口及沿岸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而被普遍关注,近年来互花米草在长江口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入侵及迅速蔓延更是引起了广泛重视。由于对维系本区域湿地生态系统运转的食物网结构的了解仍很有限,从而难以准确评估互花米草入侵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的IsoSource软件估算和聚类分析,对长江口盐沼湿地内不同初级生产者的相对营养贡献大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
对三维多功能动力-生态耦合模式(COHERENS)进行二次开发,运用“网格冻结法”实现了漫滩和露滩过程中的干湿交替,突破其为固定边界和限制水深的局限,使COHERENS模式成功应用于长江口浅滩过程的模拟。对潮位和水流流速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较好的验证。在斜压流场的基础上,进行了拉格朗日颗粒追踪和污染物欧拉输运数值模拟。以徐六迳所在断面设置颗粒示踪子和污染物排放点,对排放的悬浮颗粒物质和溶解性污染物的运
大面积低氧区的存在是长江口外海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重要指示。根据2006年和1999年8月在长江口外海的多学科综合海洋调查资料,上述两个时期的长江口外海底部低氧(溶解氧浓度≤2mg·1-1)区的位置有较明显的变化:2006年8月份的北部低氧核心相对1999年同期分布面积增大且有较大程度的北移。资料分析表明2006年与1999年夏季的长江径流量、风场、外海高盐水入侵等方面亦有较明显的差异。利用RO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目前已有Ⅰ、Ⅱ、Ⅲ期投入运营使用,造成大量冷却水通过排水口直接排入海湾,受排水口附近地形条件和潮汐作用的影响,热的温排水随潮流的涨退,在排水口附近呈涨落分布,对邻近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前人对于秦山核电站水域的环境调查大部分集中于Ⅰ期建成后Ⅱ期投产前,对于Ⅱ、Ⅲ期共同投产后温排水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还很少见。由温差产生的浮力效应使温排水浮于海水上层运动,也使
根据2006年12月~2007年4月期间,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两季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本文选取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现状,分析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富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兴化湾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0 mg/L和O.54 mg/L,超标率分别为98%和100%;活性磷酸盐的平均
根据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2006年冬季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发现沿岸低温、低盐水体与来自陆架的高温、高盐水相混合形成显著的锋面,珠江口西侧沿岸由于珠江冲淡水作用还形成显著的河羽。东北季风的Ekman效应驱动了陆架水向岸辐聚,沿岸水难于向陆架扩展,锋面和河羽仅局限在沿岸狭窄的区域内。观测资料显示,在强大的东北季风作用下,陆架水体垂向混合均匀,但粤东近岸海域却存在显著的温跃层及逆盐跃层,其原因在于东北季
水体中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是遥感监测水质分类的主要参数之一,研究其光谱吸收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东海海区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的影响,水体浑浊,光学性质复杂,以往对该区域CDOM吸收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908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航次数据,获得了2006-2007年四个季节东海水体样品CDOM的光谱吸收数据,建立了包括杭州湾高浑浊水体、长江冲淡水、外海水体等东海不同水体类型的CCDOM11光
受观测资料匮乏的影响,海上能见度研究到目前为止还较为薄弱。随着卫星资料的日益丰富,其在能见度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提高海上大气状态描述准确性的重要手段。鉴于大气气溶胶是影响能见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首先利用IMAPP(IntemationalMODIS,AIRs Processing Package)软件包进行了海上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算法,并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和2007年春季(4月)所设的15个取样站所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计78种大型底栖动物,报道了大渔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78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多毛类30种,软体动物31种,甲壳类9种,棘皮动物4种和其他类4种。从分析结果看,春夏2季,15个大渔湾底栖动物定量取样站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布不均匀,在调查区自近岸向外海基本上呈由高逐步减低的趋势,调查海区春季
本文根据对莱州湾内小清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流、含沙量、底质类型分布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的泥沙输运趋势分析及底床冲淤变化情况。从整个海区来看,含沙量总体趋势为由岸向海逐渐增大,并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在小清河入海口东北方向海域有一含沙量高值区;底质泥沙的分布沿纵向等深线显示了自岸向海由粗到细的分布规律,沿横向呈北细南粗特征;浅滩泥沙局部搬运是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河口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