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形态学(morpho]ogy,M)、免疫学(immunology,Ⅰ)、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M)即MICM分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5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0~18岁)进行MICM分型。形态学分型为FAB分型法,依据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急性分型,细胞形态根据细胞形状、细胞大小、核形、核仁的数目和表现程度将ALL分为L1、L2和L3三种亚型,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SBB)染色和糖原(PAS)染色鉴别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学分型通过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系列来源,共检测40个白细胞分化抗原(CD)。细胞遗传学采用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分子生物学分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R-ABL、MLL和TEL-AML1融合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L相关14种融合基因。结果 245例儿童ALL中,以FAB分型为基础的形态学诊断L1型98.37%(241/245),L2型4.49%(11/245),L3型1.22%(3/245);免疫表型检测其中B-ALL90.20%(221/245),T-ALL9.80%(24/245);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为68.98%(169/245),可供分析的核型中,正常核型占76.33%(129/169),染色体数目异常占异常核型的20.0%(8/40),染色体结构异常中,以t(9;22)(q34;q11)频率最高,占31.25%(5/16);FISH和RT-PCR方法检测符合率为100%,检测出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0例和MLL融合基因4例,发生率占本研究组患儿分别为13.06%、4.08%和1.63%。通过MICM分型指导分层治疗,分为标危(SR)、中危(IR)和高危(HR)组,治疗过程中定期对融合基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监测,TEL-AML1、BCR-ABL和MLL三种融合基因均转阴,骨髓处于缓解状态。结论本组儿童ALL骨髓形态学以L1为主,免疫分型提示B细胞来源较T细胞常见,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阳性率低,需结合FISH和RT-PCR方法对ALL相关的融合基因进行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融合基因表达可以对ALL进行准确的分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临床价值,TEL-AML1、BCR-ABL和MLL三种融合基因可作为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的检测指标,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