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抗凝治疗

来源 :第七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潇湘心血管病介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类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动脉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一旦发生危害严重,常常引起致残致死的后果,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第一位死因。与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原位闭塞不同,静脉血栓易脱落导致脑血管栓塞,是脑卒中的最重要致病因素,这种血栓栓塞经过长期有效的抗凝治疗完全可以预防。但与抗凝治疗相关的出血和血栓并发症同样危及生命,发生率达6.8%,使许多应该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因此没有应用,而处在随时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当中。准确有效的抗凝监测完全可以防止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本文介绍了我国血栓栓塞性疾病流行病学、抗凝监测的必要性、提倡应用IN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以及血凝监测仪器的进展。
其他文献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管搏动性头痛,青春期及女性多见,是针灸科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病情严重的可影响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本文应用电磁极针及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89例,疗效良好,现进行详细综述。
急性关节扭挫伤是由于受到外来因素致关节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能或结构受到损害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学"伤筋"范畴。从2000至2006年以来,采用磁电法治疗急性关节扭伤98例(下称治疗组),取得较满意疗效,并设刺络拔罐以对照(下称对照组)。本文现进行综述。
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L基因为模板,应用半套式(semi-nested)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设计一对外侧引物及一条半套式引物,对细胞培养物和人工感染豚鼠足部水泡液和不同时期的血液进行检测.设立细胞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同时用相关和相似病毒FMDV,BEFV和BTV等病毒作扩增比较.扩增产物经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其大小与设计的引物间的序列大小基本一致,外侧引物扩增出243 bp片段,半套式
顺序酶电极是生物传感器的一大类群,其原理是利用数种相关酶,顺序、协调地催化一系列反应,完成单酶传感器难以进行的检测项目.据检索从1990年至2000年的世界生物传感学术大会的论文摘要,在目前已经报道的100多种生物传感器中,30%以上采用顺序酶传感器法.然而,与单酶传感器相比,顺序酶传感器普遍存在稳定性、互换性和灵敏度较差等问题.本研究以麦芽糖传感器为例,采用基因操纵,实现糖化酶(GA)和葡萄糖氧
目的:探讨TLR4胞内区PRO712HIS突变体引起LPS耐受现象可能的机制.方法:蛋白同源模建和物理化学参数分析.结果:Pro12His突变体溶液可及表面的亲疏水性质有明显变化,突变体的疏水性明显降低,且相应位置所带的电荷从中性变为正电荷.结论:可以推测TLR4胞内区在发生作用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疏水性作用,下一个接头蛋白MyD88与TLR4胞内区相互作用的部位应当是一个有较强疏水作用的区域.当P
提出了一个简单快速的从头算的折叠预测算法,这一方法完全基于物理原理,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的利用同源性建模,刻纹(threading)和基于对已知晶体结构作统计比较等的结构预测方法.算法类似于能量优化算法.但也不需要像传统的做法那样从刚性的或半刚性的二级结构开始然后再组装成紧凑的三级结构.在我们的最陡下降优化算法中,"相对熵"(见正文定义)代替了体系的哈密顿.这一改变导致的结果是使本方法实质上是在按照
目的:Gβ亚基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与其效应器蛋白结合而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但在Gβγ亚基二聚体中,Gγ亚基的存在可以影响Gβ亚基的结构及其与下游蛋白因子的结合,为了探寻能与Gβγ亚基二聚体相结合的新的蛋白因子,我们选择了以Gβ和Gγ为饵质粒,具有高灵敏度的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酵母三杂交系统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酵母三杂交体系,分别构建含Gβ1、Gγ2基因片段的饵质粒,共转染酵母细胞Y19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调查,在一般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仅为0.4%~1%,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发生率达8%以上。房颤可引起心悸、中风与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倍。本文讨论了心率控制与心律控制的问题,对房颤发作时心率控制、房颤的心律转复以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介入心脏病学是不平静的一年,本文将近两年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挑战回顾如下:关于药物支架安全性的争论;掌握适应证,正确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DES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键;合理评价PCI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价值;有关STEMI患者PCI治疗的一些进展。
猝死是本世纪人类与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Framinghan心脏中心一项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75%的猝死为心源性。心源性猝死(SCA)见于各个年龄段,多发生于院外,常没有任何先兆,绝大多数SCA为致命性心律失常(约90%),其中80%为心室颤动(VF),20%为心脏停搏。研究显示,发生VF后抢救时间窗为10分钟,最佳抢救时间是最初的3-5分钟,每延迟1分钟CPR和除颤,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