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跳跃是最重要的基本动作技能之一,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都至关重要,而且跳跃动作的发展也是有迹可循的。动作发展序列对基本动作技能的习得具有指向性和可预见性,研究学龄前(3-6岁)儿童的跳跃动作发展序列,可了解儿童跳跃动作的学习和发展特征,为相关教学和训练服务。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实验法对186名3-6岁儿童进行了研究,根据《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教学和评估》(《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ment》)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三个月的基本动作技能训练。跳跃的评价依据《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教学和评估》动作评估量表进行评价,量表把跳跃动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腾空阶段、落地阶段,准备阶段分为腿(脚踝膝盖臀部弯曲)、头和躯干(双眼目视前方)、手臂(摆动到身体后方)。研究评分采用双盲评价法。实验步骤如下:教师培训:以《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教学和评估》对8名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专业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训练时间安排:每周每个参加教学实验的儿童将进行2次课堂教学(分别是周三和周日或周二和周六),每次教学时间为60分钟。教学班人数: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每个班人数保持在8-12人,每班配置两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课程安排:跳跃模块授课次数为8学时,一个月完成全部跳跃动作的学习。教学时间:每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热身、核心教学、素质练习、放松拉伸),热身8分钟;核心教学25分钟,以跳为例;素质练习20分钟;放松拉伸7分钟。研究结果:1.实验组的和对照组的动作得分比较实验组的儿童在动作发展序列总分上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儿童,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在准备和起跳阶段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P=0.00<0.01),在落地阶段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组跳跃动作各阶段的得分比较实验组儿童在准备、起跳、落地三个阶段都没有显著影响(P=0.136>0.05),通过事后比较发现,跳跃的三个阶段(准备、起跳、落地)之间都没有显著影响,准备和起跳阶段哪个阶段先发展本次实验并不能得出具体结论。3.实验组上肢、下肢动作得分的比较对照组儿童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0.01),而在进行训练干预的实验组中的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之间没有显著影响(P=0.281>0.05)。研究结论:1.儿童跳跃动作发展序列中落地动作最先形成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发现,在落地阶段两组儿童动作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跳的动作发展序列中落地阶段的动作是最先形成的,而且在没有经过训练干预的情况下儿童也能够自然习得。跳跃落地动作在没有训练干预下并可以最早习得可能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神经系统的应激保护反应。第二,动作经验的积累。第三,模仿行为。2.通过训练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跳跃上肢动作的发展经过训练干预的儿童在准备阶段能够进行手臂后摆,起跳时手臂能够向前向上摆动并过头顶;没有经过训练干预的儿童,在准备阶段手臂通常置于身体两侧,没有后引的过程,起跳时上臂几乎没有向前向上摆动的动作,个别儿童手臂会出现轻微前摆的动作,但这种动作更多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研究还证明通过3个月的训练干预,儿童完全可以掌握上肢动作,并且达到成熟模式,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上下肢的协调性以及动作的流畅性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3.我国儿童跳跃动作发展序列与国外研究存在差异实验通过3个月的训练干预后根据《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教学和评估》指定的动作评估量表的评定发现,在中国情景下跳跃动作的发展序列呈现出如下特点:落地阶段动作最先形成(甚至不需要训练都可以形成);准备阶段和起跳阶段在训练干预后形成(准备阶段和起跳阶段哪个更先形成在本次实验中还不能得出具体结论)。实验还证明几乎所有实验组儿童都可以在3个月(其中1个月专门学习,2个月定期进行复习)的训练后基本掌握成熟的跳跃动作。这个研究结论与国外学者普遍认可的西方儿童跳跃动作发展序列(1983年由Wichstrom提出,2008年Greg完善)[10]存在以下三点差异:1)习得时间上的差异,在中国情景下3-6岁儿童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干预后,多数儿童都可以在3个月的训练中掌握成熟的跳跃动作,而国外学者认为多数儿童只有在10岁左右才会习得成熟的动作模式;2)动作的习得顺序差异,在中国情景下落地动作最先发展,其次是准备阶段和起跳阶段,而国外学者则是认为跳跃动作最先习得的是手臂制动保持平衡,其次是手臂前摆,然后是手臂摆过头顶,最后是习得成熟动作;3)动作环节差异,中国情景下的跳的动作发展序列表明了下肢动作最先形成,上肢动作要略慢一些,而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多的是注重上肢动作的发展,在跳的整体动作发展序列中没有提及下肢动作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