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高铜灌注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用NMDA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进行干预,探讨Cu与NMDA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寻找抑郁症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44只雄性SD成年大鼠分为4组,A组为皮质酮(Hydrocortisone,CORT)组,予CORT 20mg/kg皮下注射(s.c),同时接受生理盐水1ml/kg灌胃(i.g).B组为CORT+高铜(copper,Cu)组,接受CORT20m
【机 构】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高铜灌注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用NMDA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进行干预,探讨Cu与NMDA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寻找抑郁症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44只雄性SD成年大鼠分为4组,A组为皮质酮(Hydrocortisone,CORT)组,予CORT 20mg/kg皮下注射(s.c),同时接受生理盐水1ml/kg灌胃(i.g).B组为CORT+高铜(copper,Cu)组,接受CORT20mg/kg,s.c+铜溶液(Cu) 7mg/kg,i.g;C组为单纯灌Cu组,接受Cu 7mg/kg,i.g;D组为正常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接受生理盐水1ml/kg,i.g,持续21天.刺激结束后进行摄食量、糖水偏好及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束后,将每组大鼠的其中5只处死,取血样本和脑组织冻存待测,剩余大鼠接受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进行干预.药物浓度为20mg/kg,i.g,14天干预结束后同样予行为学测试并取血样本和脑组织保存.统一测定干预前后血样本的血清铜含量和脑组织中NMDAR1及谷氨酸受体离子化NMDA1 受体基因(Glutamate Receptor,Ionotropic NMDA1 gene,Grin1)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固定剂量黄连素8周附加治疗和生活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设计方案为8周的开放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者严格依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纳入70例患有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住院病人,所有受试者均使用单一品种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受试者被随机分入黄连素药物治疗组或者
目的 眠安宁颗粒治疗失眠的临床调查,以改善睡眠时间和(或)质量在不满足并影响日常社会功能的一种生理体验(客观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认知,达到纠正睡眠非正常的感受,减轻失眠症状,为治疗目的。
目的 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肌注,第1日注射剂量为150 mg,第8日100 mg,第36(±7)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剂量为75~150 mg(实际多选择100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起始剂量1mg·d-1,在1周内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为2~4mg·d-1,,以后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点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并认知心理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临床症状评价,采用意大利安培MK15型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目的 探讨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APP)的影响因素,从而了解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APP)的适用条件及伴随风险,有利于提高临床联合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参照严格的人排标准,连续入组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接受住院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本院住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入组患者的一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氯丙嗪三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齐拉西酮组45例、奥氮平组45例和氯丙嗪组45例。治疗周期不少于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治疗前、治疗第8周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续操作测验(CPT),韦氏成
目的 探讨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患者及家属自愿选用氨磺必利并知情同意,年龄在18-60岁,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酒精及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及对氨磺必利过敏者,哺乳期及妊娠妇女。治疗组在人院1
目的 环境应激(environmental stress,ES)是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中的应激成分。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通常用于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可用于研究昼夜节律系统对抑郁的调节作用。然而,ES在多大程度上能对昼夜节律系统产生直接作用尚待研究。本研究目的将研究低频率ES(LF)和高频率ES (HF)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昼夜节律系统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拟探索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训练模式抑制海洛因成瘾大鼠觅药行为的作用机制,证明该范式是通过调节基地外侧杏仁核内神经元膜上的AMPAR表达水平,影响突触传递过程,进而抑制大鼠的渴求行为.方法 1,海洛因自我给药训练:雄性SD大鼠每天接受3h的海洛因自我给药训练,持续10d.2,条件性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唤起实验及非条件性刺激(unditioned stimul
目的 目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出现的糖脂代谢异常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然而,有研究资料证明首发的、未曾用过抗精神病药物的分裂症患者存在代谢异常,既往的研究多为观察精神分裂症人群用药前及用药后血清中胰岛素及相关因子的变化,却很少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正常个体胰岛素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正常大鼠血清胰岛素、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3的影响。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正常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