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数据揭示2011日本东北地震的震后变形过程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i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俯冲板片边界摩擦特征,从海沟到俯冲板块深处可以将俯冲板块边界划分为速率加强、条件稳定和速率弱化区域.传统观点认为在靠近海沟处是稳定的自由滑动区或是能够发生慢滑动的条件稳定区.一般而言,大地震不仅在同震阶段辐射出地震波引起地壳变形,而且因断层的余滑和上地幔的黏弹性的作用,在震后很长时间内还有明显的变形调整.本文利用大地测量形变资料研究2011年日本东北Mw 9.0地震的震后变形机制。首先分析了多年的连续GPS时间序列,提取了2011日本东北地震的震后变形,该变形随时间呈对数衰减。假设震后过程全部为余滑作用,从连续GPS位移资料得到的余滑模型显示不仅有余滑出现在同震区域的末端下方,而且有累积三年近20m的显著余滑出现在靠近海沟处,与最大同震滑移区域相重合。其次,考虑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的作用。这里用一个Burgers体的黏弹性松弛模型计算了震后GPS变形,模拟值可以拟合部分的连续GPS位移,且模拟的海底GPS水平位移方向与观测一致。该结果表明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不可忽略,需要考虑余滑和黏弹性松弛效应共同解释GPS观测资料。用扣除黏弹性松弛效应后的GPS时间序列重新反演了余滑模型。顾及黏弹性松弛效应后,GPS资料反演的余滑模型结果表明靠近海沟处不再有余滑发生,余滑出现在同震滑移区域的末端以及旁侧的浅处,与同震区域只有很少部分的重合,累积三年的最大滑移幅度约为8m。由于缺少震间的海底GPS观测,仅用日本岛的连续GPS难以分辨靠近海沟处的状态。对震间滑移速率亏损分布、同震滑移和余滑分布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推断俯冲板片在靠近海沟处很大程度上可能处于闭锁状态。在同震滑移区域之外、靠近海沟处有余滑发生,表明该浅处为条件稳定区,故日本东北的俯冲带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
其他文献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在川西地区展开的流动重力/GPS联合测量数据,包括中国地震局芦山地震科考获得的两条剖面数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汶川地震后获得的两条剖面数据,以
会议
地震事件的发生是断层面的破裂,能够辐射地震波,被诸如地震仪和重力仪等地球物理观测仪器观测到.GPS技术的兴起,为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特别是低频的GPS时间序列
会议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superhalo electron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generation of superhalo electrons in the solar wind. Here we present a com
会议
融合高频GPS和强震仪数据获取宽频位移,可以综合两类传感器的优势,有利于实时监测动态地壳形变.通常利用标准或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高频GPS位移和强震仪加速度进行松组合时,随
会议
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空间采样的GRACE观测方程,其中未知的地表质量也同样进行球谐展开并施加滤波手段。本文利用该方法估计了2003-2014年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质量的变化率。采用了
会议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近年来在冰川运动测量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为研究冰川物质平衡、全球海平面变化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然而,InSAR技术在冰川流速
会议
Earth-related frames are usually defined as centre of mass of the whole Earth(CM),centre of mass of the solid Earth(CE)and centre of figure of the outer surface
会议
本文利用欧空局的Sentinel-lA SAR卫星升降轨数据获取得到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该形变场作为约束获得了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该地震
2011年上半年,在美国内华达与加利福尼亚边界的Hawthorne镇附近发生了一个持续半年之久的地震群.该地震群共有71个地震被IRIS地震台网记录到,震中分布于一较小区域内[西经118
会议
Sea level change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ssue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which have both scientific and social impacts.It has affected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