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埃迪卡拉纪宏体藻类Gesinella的形态复原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Temp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sinella Steiner et al.,1992 是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常见的一类宏体藻类,也被发现于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Gesinella 具有叶状体(thallus)、假茎(stipe)、拟根(rhizome)和拟须根(rhizoid)等明显的分化器官,被认为是真核的宏体后生植物.主要以碳质压膜方式保存的Gesinella,其藻体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澄江生物群是研究早期生命起源与生态演替的关键特异埋藏化石群之一。藻类是澄江生物群生物群落中唯一确定的生产者,是滇东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营养金字塔的基础。对澄江生物群中藻类的分类和生态习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还原寒武纪早期滇东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造氧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总体面貌。
藻类是现代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藻类起源要追溯到地球生命演化的早期。最古老的藻类证据是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的一种红藻化石(1050 Ma)和最近在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形态清晰的宏观绿藻化石(1000 Ma)。这些证据限定藻类起源的时代至少早于中-新元古代之交(1000 Ma)。
会议
地质历史时期的水母化石与同门类的现生类型在大小、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与现代游泳四辐射对称水母相比,华南寒武纪最早期的水母化石个体偏小,呈现2,3,4,5,6等多种辐射对称形式,大都以固着方式生活在浅海或者大陆架环境,代表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期间刺细胞动物的初次辐射演化。
自埃隆期晚期,鄂西地区几丁虫的丰度和分异度明显增加,该区是研究埃隆阶至特列奇阶界线附近几丁虫生物地层学的理想地区。研究区埃隆阶至特列奇阶界线附近的地层连续,自罗惹坪组上部向上延限进入纱帽组。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