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全景与视觉平等简论纪实影像中的伦理逻辑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纪实影像中的伦理逻辑进行了探讨。作为研究人类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人类学已经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但是在这门学科中使用影像资料进行研究上的开拓,还只有不足七十年的历史。田野调查、文化模型分析、社会形态一经济形式分类和民族志记录等,构成了不同分支。然而,在这些分支研究当中,却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纪实影像资料的摄制和使用。
其他文献
"听觉叙事"这一概念进入叙事学领域,与现代生活中感官文化的冲突有密切关联.人类接受外界信息诉诸多种感觉渠道,然而在高度依赖视觉的"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过度膨胀对其他感
对于当代中国文论界来说,审美这个范畴显然承载着某种相当重大的意义.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的,在理性化全面扩展的现代社会,艺术从宗教那里"接过了在这个尘世进行救赎的功能"
哲理美是否可能,长期在西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仅限于西方语境是难有结论的.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明确地认为哲理美是可能的.这不仅可以结束千古争论,而且对西方和中国具有同样重
陶瓷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对中国当代陶瓷美学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不仅可以清晰认识它的过去,更可以认清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事实上,学术界对中
文章论述了现当代唯科学主义思潮对中国古代文论的遮蔽与扼杀。五四新文化高举“科学”大旗,横扫一切,从自然知识领域渗入人文知识领域并获得其正当性论证,科学也就逐渐获得了意
鲍姆嘉通美学传统对于感性的看低,使得艺术终究只能服务于理性.对于知觉的现象学研究,凸显了理性与知觉的有机联系,进而突破了感性固有的粗鄙形象及其内部的等级制度.艺术对
为纪念蒋孔阳先生九十诞辰,本文从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理论的逻辑思路、用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进行现代解读等三个方面对蒋先生提出的审美关系理论及其生成
本文通过对什么是美,无法给美一个准确的定义引出美感不是形象而是观念,不是赏心悦目的那种快感,而是崇高。通过对城市美学建设与影视制作的审美过剩,提出追求崇高。并对蒋孔阳先
自然人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古代美学中表现为老庄对自然的玄化,玄学对自然的情化和佛禅对自然的空灵化这样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导致了对美学和艺术的
电影批评的诞生与电影杂志的诞生密不可分,没有早期的电影刊物,就不会诞生莱昂·摩西纳克、卡努杜和路易·德吕克这些电影史上最早的批评家。同样,如果没有这些“迷影英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