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砖混结构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17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iq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沙地铁四号线盾构隧道垂直下穿某既有砖混结构为例,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隧道施工导致既有砖混结构的的变形和内力进行了研究,并对建筑物墙体的破损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 表明:盾构穿越不同地质的交界处时的识别和处理十分重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措施,减少穿越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扰动。在盾构隧道下穿的施工过程中,盾构刀盘切入和盾尾脱出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要及时优化施工参数和盾尾注浆。盾构垂直下穿引起上部建筑物的开裂整体呈显“八”字形。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预应力加固系统,以碳纤维布为加固材料施加预应力进行加固,主要对产品的性能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实际的加固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简单探讨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前景。
钢桥面铺装工程在实施及运营阶段存在质量缺陷及责任纠纷,极大困扰着桥梁管理部门。本文结合钢桥面铺装技术屏蔽性的特点,从项目建设初期入手,制定钢桥面铺装建养一体化实施方案,并对其中关键问题进行探讨。通过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应用效果看出,方案设计更为合理、可行,施工质量责任感增强,项目管理理念及水平大幅提升,周期费用节约显著。
依据固体导热微分方程理论以及太阳日辐射规律,对混凝土箱梁边界条件进行分析求解。依托实际工程云南老团坡1 号桥的气象数据和温度测量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导得到了一天内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值,采用实测温度梯度反算法求得了云南老团坡1 号桥的综合热交换系数,并与各国规范进行对比,为桥梁温度场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在深入研究受弯构件受拉区钢筋应力变化机理及参数敏感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受拉区钢筋应力变化速率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弯矩和开裂截面消压弯矩的试验分析新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法能够提高试验参数对结构各受力阶段力学性能变化的敏感性。在未开裂受弯构件开裂弯矩试验方面,该方法的测试结果与传统的试验弯矩——应变增量方法完全一致,能准确检测未开裂构件的开裂弯矩;在已开裂截面的消压弯矩试验方面,采用传统的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V 型刚构桥是中大跨度公路桥梁的一种结构形式。本文以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V 型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基于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以及现场振动特性和振动响应的动载试验,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比较,对该桥的动力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动力分析以及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为研究全焊接钢桁拱桥整体节点在主桁杆件内力和水平柔性系杆索(设置钢锚箱)索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以长沙市暮坪湘江大桥主桥((70+180+180+70)m 四跨连续中承式钢桁拱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14.5,采用子模型技术,建立了主桁节点G27 的全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对其应力分布、节点板优化以及钢锚箱传剪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G27 节点各板件,除个别应力集中点外,Von
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的存在削弱了管片环整体刚度,影响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性能。管片间接头多以螺栓连接,水下盾构隧道常用的连接螺栓形式有斜螺栓和弯螺栓。以湛江湾跨海盾构隧道工程管片接头为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管片接头模型,讨论了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螺栓连接管片纵缝接头承载性能,并分析了各加载阶段接头变形机理,最后对比了两种连接螺栓形式对管片接头受力性能的影响。
合理划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等级,对软岩隧道大变形的分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以宝汉高速公路连城山隧道为依托,通过现场详勘、监控量测和原位试验等手段,考虑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风化程度等岩体特征以及岩体力学参数,提出了以围岩岩体特征、岩体力学参数、隧道变形特征和支护受力特征的综合分级指标,将大变形分为轻微大变形、中等大变形、严重大变形和极严重大变形4 个等级;根据不同支护措施在各大变形等级中的
目前关于大跨隧道结构在松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与损伤演化机理研究相对较少,缺乏运营期结构的健康度评价体系与预警标准,不利于掌握隧道结构的安全状态.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建立二维及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Ⅳ、Ⅴ级围岩下大跨隧道结构在松动荷载下的受力变形特性,依据变形及破损特征,建立了5 级评价体系与3 级预警标准.通过研究,提出:1)拱部松动荷载作用下大跨隧道的破坏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设计荷载下的弹
掌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普通混凝土(NC)的界面粘结性能,是研究使用UHPC作为混凝土结构有效维修加固材料的关键前提。本文从UHPC—NC 界面粘结的影响因素、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三个方面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理论上对粘结面纤维增强增韧机理、粘结面约束收缩机理、粘结面冻融损伤机理进行分析,方法上对粘结面力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进行分类及介绍,最后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