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34a is a novel tumor suppressor and can predict recurrence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Ⅲ colorectal

来源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unui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但是人心并未因为物质丰厚而获得满足与提升,反而愈来愈贫乏、空虚,甚至感到不安、恐惧;尤其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疏离、价值观产生偏差等,致使人们活在不安定当中,继而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也就愈多.因此心身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概念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是从“旧”生物医
上市后药品再评价是指对已上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做出科学评价,了解上市药品在真实使用状态下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国已上市的民族药(成方制剂)已有700余个品种,在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部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展缓慢,尚不足以指导临床用药,影响了进一步的推广使用.文章从我国民族药再评价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已上市的民族药及其验方制剂(以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为例),从处方来源及依据、
蒙药材的炮制工艺独具特色,是蒙药学的主要特点之一.虽说蒙药多数以生用,但常用药材约1/4需要炮制.千百年来,乃至今日蒙药炮制配合蒙医临床,在提高蒙药疗效,保证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蒙药炮制仍然按着古籍文献记载的传统方法进行,存在着技术落后、方法多样化、指标不明确、机理不清楚等诸多问题.蒙药炮制规范化研究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在突出特色,继承传统的同时借鉴现代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学
渣驯是传统藏药,最早出现在8世纪的《月王药诊》,药材熬制成膏后即为“渣驯膏”,为藏医治疗热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尤为治疗肝、肾、胃等热性疾病的要药.近年来对于渣驯的来源问题,学术上存在很大分歧.藏医药专家依据传统文献强调本品为矿物药,而现代藏医药文献和部版藏药标准记载本品为多种鼠兔Ochotona spp.或鼯鼠Trogopterus spp.的粪便(尿)凝结物.来源的混乱直接影响了渣驯使用的安全和有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雷公藤制剂所致肝毒性、生殖毒性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促进雷公藤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制剂引起生殖毒性、肝毒性的病例,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检索到13献,涉及病例18例,其中,致生殖毒性文献6篇,病例8例,主要表现为:闭经伴性欲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
目的:建立黄药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药子中黄独素B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黄独素B,选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2:68);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依据药典方法对黄药子进行水分、总灰分等进行检查.结果:黄药子药材中水分10.5%-1
目的:建立鸡血藤提取物中儿茶素、表儿茶素总量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藤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总量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血藤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儿茶素的线性范围为0.552-2.209mg/ml(r=1.0000),加样回收率为98.5%,RSD=3.86%;表儿茶素的线性范围为1.833-5.500mg
目的:观察穴位处P物质(substance P,SP)在针刺起效始动环节中的作用,揭示针刺复杂作用机制中的关键性基础因素,为针刺效应的调控提供实验依据和模式.方法: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溶液使家兔麻醉,以2U/kg剂量注射垂体后叶素(1ml:6单位)溶液复制家兔心动过缓动物模型.用不同频率(2Hz、15Hz、100Hz)电针针刺家兔左侧内关穴30min,比较疗效差异,筛选最佳刺激参数,建立稳定的
目的:比较研究提插与捻转两手法针刺穴位产生的电位波动大小差异.方法:将健康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使用提插手法针刺穴位,另一组使用捻转手法针刺穴位.针刺左手合谷穴位使用经络生物电测试仪测试手阳明大肠经上远离针刺合谷穴的曲池穴皮肤的电位波动,比较两组数值,统计学处理判断.结果与结论:提插产生的电位波动比捻转产生的电位波动大。
目的:研究总结慢性湿疹的证候分布规律,指导临床.方法:研究历代古籍及目前较为权威教科书、参考书关于慢性湿疹的证候类型,分析其原以及可能性、代表性,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慢性湿疹的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同时其证候特征随不同表现而定,并非通常意义之慢性湿疹。结论:慢性湿疹自古为常见多发病,其证候分布规律与治疗密切相关,必须随证型规律而治之,否则就失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