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抑制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过继gamma delta(γ δ)T 细胞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清除微小残留病、预防肿瘤复发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综合评价γ δ T细胞治疗与其它治疗手段相结合是否可以发挥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深入研究其机制,对更好运用γ δ T 细胞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建立人脑胶质瘤细胞耐药株T98G 裸鼠异位移植模型,探讨白藜芦醇通过调控Wnt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MGMT 的活性,降低替莫唑胺耐药性,增加其抗胶质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T98g 胶质瘤细胞,并建立脑胶质瘤裸鼠异位移植模型,模型建立后将36 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6 组,每组6 只:(1)溶剂对照(DMSO)组;(2)白藜芦醇(RV)组;(3)替莫唑胺(TMZ)组;(4)白藜芦醇+替
目的 TP53 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抑癌基因,也是乳腺癌重要的易感基因之一.其胚系突变虽然罕见,但是外显率高.既往对TP53 胚系突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Li-Fraumeni 综合征患者、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和早发乳腺癌患者中.TP53 胚系突变单独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大样本量连续未选择乳腺癌患者中,明确中国乳腺癌患者中TP53 胚系突变的频率,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以及预后特征.
目的 研究已证实Src 活性异常与肿瘤微环境中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s)浸润对于肿瘤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Src 活性异常与肿瘤微环境中的MDSCs 浸润的相关关系目前还缺乏研究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析,探索Src 激酶活性与肿瘤微环境中MDSCs 浸润的相关性,为靶向Src 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目的 研究PD-1/PD-L1 和P16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从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总共95 例石蜡包埋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PD-1 和P16 的表达水平,分析PD-L1、PD-1 和P16 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相关性以及PD-L1、PD-1 和P16 三者之间的相
目的 在乳腺癌中,TP53 和PIK3CA 基因体细胞突变的频率和临床意义已经被广泛报道。然而,在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的乳腺癌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突变情况还不明确。本研究在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的乳腺癌组织中探索TP53 和PIK3CA 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与乳腺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腹膜后肿瘤患儿化疗疗程结束后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作为预后指标,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16 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或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根据临床分期及病理检查结果采用常规化疗疗程(肾母细胞瘤采用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治疗建议(CCCG-WT-2016)》方案,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联合发布的《儿
目的 近年来新的免疫检查点是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如TIM-3(T cell immunoglobulindomain and mucin domain-3).TIM-3 主要在CD4+辅助性T 细胞(Th1)和CD8+杀伤性 T 细胞,以及Th17 细胞、Treg 细胞和先天免疫细胞(DC、NK 细胞、单核细胞)上表达.TIM-3 的配体是Galectin-9,结合后能够引起T 细胞功能耗
目的 本课题旨在阐明miR17-92 可以通过靶基因A20 调控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其调控机制,为血管新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流式的方法研究发现miR17-92 过表达后促进HUVEC 细胞的增殖和抑制铁死亡相关的脂质ROS 的产生;CCK-8 实验结果表明miR17-92 保护erastin 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 评价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临床特征、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CLC 患者42 例为小细胞肺癌组及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 例为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分离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an-CK+/CD45—的CTCs,并随访其PFS,分析CTCs
目的 BRCA1/2 基因是与家族性乳腺癌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基因。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2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为10%。除此之外,BRCA1/2 基因中还存在大量的功能不明突变,主要包括错义突变和内含子突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错义突变对BRCA1/2 功能的影响,而很少关注BRCA1/2基因的内含子突变。本研究旨在分析BRCA1/2 基因的内含子突变对BRCA1/2 功能的影响,探索这些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