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式换热器的模型控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换热器控制系统是以反馈控制方法为基础的,但反馈控制作用总是落后于干扰作用,是不及时的控制.本文提出了类似于前馈控制的模型控制,即当干扰出现时,在被控参数发生偏差之前发出调节信号.在换热器控制实验台上进行了反馈控制和模型控制,经过比较发现,模型控制无论是在动态过程的最大偏差上还是在调节时间上都优于传统的反馈控制.
其他文献
在锅炉火焰图像处理技术中,需要计算进入CCD照相机的成千上万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然而目前所提出的各种离散坐标格式难以满足这一技术的要求.本文试图采用作者最近提出的"带微小加权离散坐标法"(DOS+ISW)来进行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本文从理论上严格分析了蒙特卡罗法应用到封闭腔辐射换热问题上的数学形式,解决封闭腔辐射换热中几何形状和光谱性的问题等.
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和烧结工艺制备的多孔涂层表面对冷凝传热的强化作用.发现:粒径为50um的细粉烧结多孔层会导致传热恶化,而颗粒粒径为250um的多孔涂层的传热效果要明显好于细粉覆盖的表面,比光管的传热效果提高10-15﹪.同时,冷凝传热性能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
本文对空气和水流过烧结青铜颗粒水平多孔槽道表面上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槽道表面换热相比,实验段充满烧结多孔介质后,水流过实验段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提高7-9倍,空气可提高3-30倍;烧结多孔结构的强化换热能力大于非烧结的堆积床;固体骨架的导热能力对于空气在烧结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的影响比水在烧结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的影响大.
本文对30MPa压力下液态水大温差管内流动过程分别按照常物性和变物性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剧烈时,物性随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流场的特殊性.本文结果为超临界压力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作了一个积极的探索.
根据加热炉生产特点,建立了钢坯加热过程的动态操作数学模型,分析了待轧时间变化时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情况.并针对加热炉待轧的灰色性,采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得出了相应合理的待轧优化控制策略.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适合于在线控制.
从场协同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基于所建立的含湿非饱和多孔介质热质输运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场协同理论在含湿非饱和多孔介质自然对流传热中的表述.在此基础上,以竖直封闭多孔腔中自然对流的计算为例,验证了含湿非饱和多孔介质自然对流中的场协同现象.
受多孔层结构影响,其核态沸腾呈现出一些异于大空间沸腾的现象和过程特性.本文探讨多孔球层空间结构对汽泡动态活动及相关界面特性的影响,从描述多孔层贴壁表面结构入手,认识和分析多孔结构内沸腾现象及过程特性,总结出干涸形成的条件.
为缩短渐近污垢试验时间,本文定义了污垢寿命,利用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简称恒加试验),基于定数截尾指数寿命统计分析方法,求得加速系数a,b近似最小二乘估计,然后由加速模型求得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平均寿命估计.文章给出了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对渐近型污垢热阻进行加速试验是可信、可行的,这对污垢试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模拟直径1m的储油罐在直径分别为1m、1.5m、2.7m全掀顶油罐着火后的热工特性实验研究,得出了油罐壁面温度分布特性曲线和罐体内部及罐壁外表面动态温度变化曲线,由此对我国储油罐的防火相关规范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尽管规范中我国储罐间距比美国的相对大,但仅考虑储罐间距是片面的,根本的问题是掌握油罐在着火油罐热流场中的热工性能,以此为基础,完善的制定相关的消防规范.同时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数值模拟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