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

来源 :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以来后期改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缘和内部在中、新生代都受到后期改造作用,周缘存在挤压逆冲推覆和拉张断陷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改造作用。在盆地内部,盖层中的构造发育受到了基底断裂的控制,正断层、逆断层和由基底断裂控制的挠曲构造等有规律发育,根据构造的发育特点将盆地分为南部和北部两大构造区,北部构造区分为东胜北东向逆断层为主体的构造发育区,三眼井近东西向正断层为主体的构造发育区,准噶尔旗北西向正断层-挠曲褶皱构造发育区,鄂托克旗北西向断层构造发育区,乌审旗北东向构造发育区,定边-绥德近东西向构造发育区。自侏罗纪以来;盆地经历了成盆沉积(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和周缘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挤压隆升剥蚀和拉张隆升剥蚀三大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末的挤压构造事件对盆地后期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使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泥路面温度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两种方法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阴睛)和不同的温度水平条件下,观测误差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晴天、低温度水平使误差增大;②水泥路面温度与地面温度之间存在非常好的一致性,水泥路面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地面温度,极值时间滞后于地面;③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可以较为精确地估测水泥路面温度。
本研究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监测到的13933个中γ尺度对流云体,按5种天气类型对其生命史、基本反射率、回波顶高、回波厚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5种天气系统中,对流云生命史在1小时之内的占统计总教的90%~95%,为绝大多数;对流单体云的厚度一般都有2~5Km,最大厚度也有超过10Km的。副高外围及副高控制时,对流云单体的云顶高度80%以上都超过了0℃层;
本文对蚌埠地区及周边邻近台站近50年月、年平均气温资料和蚌埠、怀远新站对比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区域资料的非均一化处理和确定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程度、订正方法,分析发现热岛效应季节影响秋、春季最大,这不同于参考文献3的结论。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两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又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两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末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坳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
叠合盆地具多期构造叠加、多期生烃、多期成藏的石油地质特征,受喜马拉雅期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准噶尔盆地腹部原生油气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形成一系列有成因联系的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油藏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关系复杂,古今油水界面不一致,根据调整前后储层产状的变化,划分出同向调整与反向调整两种端元类型。通过有机包裹体颗粒指数分析、测井/试油成果对比及储层物性相关性研究,识别出调整保存、调整残留/余、调整
选取陕北斜坡靖安油田岩性地层油藏为研究目标,对岩性地层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岩性油藏主要受构造沉积环境、烃源岩发育范围、成岩演化和区域盖层等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三角洲前缘亚相往往是有利圈闭发育地区;沉积环境对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良好的盖层为大面积岩性含油提供了封盖。建立该区差异压实背斜成藏模式、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圈闭、岩性圈闭4种成藏
中国叠合盆地中的下古生界烃源层系已达高过成熟阶段,但仍然被认为与晚期形成的一些气藏有明显的成因联系。因此,古老的高过成熟烃源层与晚期形成的气藏之间的成藏过程是认识叠合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的关键之一。基于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气藏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固体碳质沥青等特征,发现气藏中高含量的甲烷(97%)、储层中大量的固体沥青、流体包裹体捕获的高温度(180-220℃)、多相态(气
车排子隆起中国石化探区古近系和新近系均分布有轻质油,这些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研究区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物降解油,以及邻区车排子油田和小拐油田的原油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油源分析表明,研究区轻质油既具有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又与白垩系烃源岩相似,推测其为来源于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的混源油。本文以排2井新近系和排8井古近系原油为例,结合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及原油中均检测出了三芳甾烷和甲基三芳甾烷,分析了烃源岩和原油中的三芳甾烷特征,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溱潼凹陷原油其主要来源于古近系阜四段、阜二段、阜一段烃源岩。红庄凝析油主要来源于溱潼凹陷深部上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中的偏腐殖型干酪根生成的油气,并可能混入了部分古近系阜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
英买32寒武系油藏位于英买力低凸起英买7号断裂构造带东段,近两年来在该区寒武系白云岩勘探连续获得突破,再次表明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英买32井区寒武系油藏气油比低,流体为含伴生气的正常比重的原油。寒武系原油和伴生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伴生气与原油的成熟度相当;原油与英买7构造上古近系原油在物理性质和相态上存在差异,但具有完全相似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都来源于库车坳陷三叠系湖相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