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与营养互作对宁乡猪肉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利用地方猪种肉嫩、味美的特点,借助微卫星分子标记,设置不同营养水平对基因、营养以及互作对猪肌肉相关指标效应进行研究,以寻求宝贵的基因资源及优势的互作组合,结果提出,宁乡猪及其杂种猪分析结果均显示了较好的肉质种质,可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和优良种质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CSFV-E2靶基因噬菌体肽库进行筛选,成功筛选到一个与报道的抗原表位极为相似的多肽表位,表明在CSFV抗原表位的研究中选择靶基因肽库作为研究工具较目前使用的其他方法更为特异有效,更能够从中筛选得到新的更接近真实结构的抗原表位。
本试验旨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GD株及细胞传代致弱毒株GDr180株在仔猪体内动态分布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比较PRRSV GD强弱毒株在动物体内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HP-PRRSV的致弱株与强毒株在动物体内不同组织中分布范围及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强毒GD株可导致感染猪出现严重的临床病征与明显的显微病
研究对上海地区猪流感病毒分离毒株Sw/SH/1/2007(H1N2)全基因组的抗原位点、受体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进行了雏鸡、小鼠人工感染试验,以了解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对不同宿主的感染能力。为研究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其潜在威胁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实验室成功建立的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对从临床收集的腹泻样品进行检测。在整理2009年1月到2011年4月的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时发现: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情况正在发生新的的变化。指出,造成大规模腹泻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只针对单一的病原进行预防,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日本脑炎病毒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能引起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多种动物也易感乙脑,如猪、马、牛等。目前乙脑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所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性的对症治疗。皮质类固醇和抗炎症的药物曾经被用于治疗乙脑,但是效果不显著。控制乙脑流行的方法主要是灭蚊和疫苗接种。在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介绍了新型的乙脑疫苗,包括嵌
本研究通过改进的病毒核酸提取方法和Real-time PCR检测技术,对不同来源公猪精液6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原感染状况开展深入的病原学调查分析。结果可见,公猪免疫PRV弱毒疫苗后,病毒能存在于精液中,并持续隐性感染,一定时间内仍能检测出。PRRSV疫苗病毒能持续存在于公猪精液中,可导致精液精子活力的下降,畸形率的提高,并具有传染性。
本试验在成功构建了重组核酸疫苗质粒pEGFP-GP5和pEGFP-IL18-GP5的基础上,将重组核酸疫苗质粒进行动物免疫试验,同时与商业上应用的不同类型的PRRSV疫苗所诱导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表明,GP5-IL18基因共表达能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原性,为发展抗PRRSV感染的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拟采用2D电泳及MS+MS/MS技术比较分析体外感染Marc-145细胞、感染体内肺泡巨噬细胞(PAM)膜蛋白差异表达模式,揭示PRRSV感染引起的细胞膜蛋白表达变化,筛选出病毒感染前后的与受体相关的差异蛋白,为阐明该病发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利用藏猪这一宝贵的猪种资源库,在其已有免疫应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比较藏猪和长白猪接种口蹄疫O型灭活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为研究藏猪的免疫遗传特性和抗逆性进一步奠定基础。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藏猪对口蹄疫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和免疫细胞数量的提升效应优于长白猪,并与其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相关,提示藏猪对口蹄疫的抗病免疫力可能强于长白猪。
本试验拟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嗜酸乳杆菌、赐美健和金倍素对育肥猪肉品质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提高了血清总蛋白浓度,改善了肝脏蛋白质代谢,促进了蛋白质吸收;赐美健和金倍素使猪血清GPT和GOT活性降低,表明对猪肝脏有保护作用,使猪的心脏细胞膜结构也较稳定,机能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