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保证活动在非临床研究机构的质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帮助管理质量风险,并见证了研究机构对GLP规范的遵循性。在工作方法上,QA人员在专题研究和机构日常运行活动中进行质量审计和检查,虽然检查结果会报告给专题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但各种检查发现的问题或缺陷比较零散,机构管理人员(甚至QA人员自己)面对QA报告中大量的检查发现难以形成一个归纳性的认知,从而对制定有效的质量改善措施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让研究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QA人员掌握机构目前的质量状态,找寻质量中不足及相应的应对办法,持续提高质量,获得可靠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数据提供帮助和支持,QA人员依据检查/审计的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质量分析对于机构的质量建设来说是属于前瞻性的工作,可以为质量改善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提高质量培训针对性和效果,降低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偏离或错误的发生频次,并持续推进因客观因素造成的偏离或质量缺陷的改善。本文以GLP研究机构的质量管理为背景,对质量分析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较为合理的质量分析,是以研究机构中的各个功能部门,或以研究专题/项目为单位,定期通过各种不同角度对QA检查发现进行汇总、统计、归纳、分析,而后根据质量分析结果针对相应的方面进行质量培训,并在下一次的质量分析中通过阶段性比较,来确认改善效果。质量分析对象为在研究专题中或功能部门内产生的偏离事件和内部质量审计(专题审计、过程审计和机构审计)中所发现的其它问题和缺陷,及其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CAPA)。质量分析可以按功能部门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例如季度分析),为评估部门负责人对质量把控的能力提供参考;也可以按研究专题/项目进行分析,为评估专题负责人对研究专题的质量把控能力提供参考。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分工细致的研究机构中,各功能部门对研究工作的质量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而专题负责人应更加注重对研究专题各阶段的整体上的把控和协调。质量数据汇总阶段,使用工作表格软件(例如Excel)将需要分析的数据(偏离事件以及QA审计发现)集中整合至一个数据库中,并将每条数据进行分类,以便筛选分析。分类的信息包括责任部门信息、责任人员信息、事件类型(主体与行为信息)、风险级别、以及CAPA的完成情况等。质量数据统计阶段,通过数据透视的方法,按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发现进行筛选统计,获得事件发生的频次分布,并可以进行横向比较。筛选统计一般按照审计发现的分类信息来分别进行,关注事件较为集中的部门、责任人员、事件类型,并重点关注风险级别较高的事件(严重偏离或实验事故)。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的开放事件也应加以关注。质量数据分析阶段,①对于发生频次较高的事件集群,归纳出其中的共同点以及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②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事件,可以逐例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提示相关的潜在风险;③对于责任人员已提供合适的CAPA方案但却难以落实的事件,应寻找未落实的原因并跟踪推进,若存在大量的CAPA未落实,则应在管理上寻找原因;④对于始终未提出合适的CAPA的事件,应向机构负责人提示,由机构负责人做出决定并给予资源协调支持。⑤此外,质量分析还应进行阶段性比较(同比或环比),用于评估对某个或某类问题的CAPA的有效性。质量分析之后,各功能部门根据质量统计的结果,明确质量改善方向;根据质量分析的结果,制定质量改善计划(必要时QA可协助提出改进的建议),协调安排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必要时采取其它改善措施(如:制定或调整相关规程,优化人员职责分配,更新设备设施等)。质量培训面向合适的角色人群,主题明确(例如:面向SD的"偏离评估报告撰写培训",面向实验技术人员的"原始记录书写培训",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SOP制定与修订的培训"等)。质量培训以具有代表性案例分析结合法规要求、SOP讲解的形式进行,达到交流经验、举一反三的效果。质量分析的历史结果,还可以成为质量保证部门调整对某些实验操作或功能部门职能的QA审计/检查频率,合理分配QA检查资源的风险评估依据,或成为员工考核、绩效评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