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NO释放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一维炉内煤粉燃烧NO<,x>的释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O<,x>的析出峰值前移;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NO<,x>释放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NO<,x>的排放浓度与煤粉粒度的关系中,存在一个煤粉平均粒度临界值d<,c>,当煤粉粒度d≤d<,c>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排放浓度减小,当煤粉粒度d>dc时,随煤粉粒度的减小,NO<,x>的排放浓度增大;模拟计算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级进风旋流燃烧室的实验装置上,测量了在不同的一次风旋流数下,湍流旋流燃烧的时均温度、O、CO、CO和NO浓度的分布.利用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一次风旋流数对燃烧室内湍流燃烧及NO生成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进气中CO2浓度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的预混合燃料比下,当CO2浓度增加时,NOx排放随之大幅减少,烟度排放有小的变化.利用KIVA3V和湍流化学反应交互的燃烧模型对柴油机预混合燃烧进行了模拟研究,对缸内OH浓度的模拟计算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着火前期OH生成浓度明显向后推移,这表明燃料的氧化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变慢,从而延长了着火滞燃期.进气中CO2浓度变大时,
采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比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LaKMnO,LaKCoO和CuKFeO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NO和碳烟(soot)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LaKMnO催化剂具有显著的同时催化去除NO-soot催化反应特性,其降低碳烟的燃烧活性最强,而选择还原NO为N的效率居中.借助等离子体技术辅助LaKMnO,进一步研究了NO-soot周时催化去除的有效性.结果证明,由于等离子体的作用,
危险废弃物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特性研究是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介析了影响危险废弃物在回转窑内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模拟危险废物颗粒,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回转窑倾角、转速、给料率对物料停留时间、填充率和体积率的影响.
本文对SO在等离子体和分子筛吸附联合作用下的转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实验、模型建立、机理研究和理论计算等工作.研究表明,二者共同作用下可有效的将SO转化,等离子体在转化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反应为OH+SO→HOSO.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本文以气体吸收的双膜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磁流化床烟气脱硫反应的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了钙硫摩尔比、直径以及停留时间等因素对脱硫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催化膜燃烧技术是将具有催化性能的金属镀到很薄的催化剂载体上,天然气点燃后无焰燃烧,载体上温度分布比较均匀,燃烧中产生的NOx含量很低,甚至接的零排放,是环保与节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在对家用天然气燃烧炉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NOx的超低排放,燃烧的热效率、并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天然气催化膜燃烧的机理.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UB3LYP/6-31G(d)水平上研究了煤中噻吩型有机硫的热解机理.对热解过程中由于官能团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二类噻吩自由基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通过对键的Mulliken布居数等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二类自由基的热解途径,计算结果表明C-S键是体系中的弱键,是热解引发键.热解产物中有部分硫以碳硫化合物形式存在,热力很稳定,有一部分则较易于氢自由基结合以HS的形
采用化学热力学模型F*A*C*T*预测了燃煤过程中,国内六种具有代表性的煤种中有害易挥发性痕量元素As,Se,Sb的化学形态分布.计算条件为温度范围300~2200K,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过剩空气系数1.2的真实燃烧条件.在热力学平衡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痕量元素和卤素(如氯元素)的相互作用,同时考虑了痕量元素与主量矿物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级、不同产地的煤中痕量元素As和Sb的化学形
本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在各种不同的氧气浓度下对落叶松、红木和红松样品进行实验.通过对TGA、DTGA和DTA曲线的分析,样品干燥基在21﹪的空气气氛中要经历两个失重过程,第一个失重过程主要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解,第二个失重过程主要是木质素的炭化分解和燃烧.在各氧气浓度条件下,热解失重的第一个阶段TGA和DTGA曲线差异很小;在各样品失重的第二个阶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TGA和DTGA曲线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