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铣槽机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C36液压双轮铣槽机是由德国宝峨公司生产的地下连续墙、桩基施工的专用设备。文章结合广州轨道交通六号线地下连续墙实际施工情况,对双轮铣槽机在该地下连续墙中的施工技术及应用进行浅析,以供借鉴参考。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挤压性大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例如原始地应力、岩石质量指标、强度应力比、岩石弹性模量、地质构造等,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国内外工程实例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其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较为吻合,因此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对软弱围岩的施工大变形预测是有效的。
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盾构管片的拆除,因此课题组提出了采用柱-预应力支撑体系来保证管片开口状态在车站拓展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实体力筋法对预应力索进行了真实地模拟,对柱-预应力支撑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受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车站施工过程中,盾构隧道内的临时钢管柱支撑压力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横通道开挖阶段增量最大,跨中断面临时钢管柱支撑承受的压
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车站近距离下穿环线地铁,车站拱顶到既有线结构底板距离只有1.98 m,如何控制既有线结构的沉降、确保地铁正常运营是新建地铁车站施工的关键问题。首先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变大跨为小跨的中洞法,在中洞部分又采用导洞法开挖,把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围。大管棚超前支护是控制既有线结构沉降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采用刚度足够大的φ600咬合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尽管采取了强有力
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流体-固体耦合作用下,采用CD法开挖的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应力场、渗流场、位移场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流固耦合效应不仅仅会给隧道本身的修建带来影响,其对地表及临近建筑管线等的影响也远比一般隧道开挖要强烈;(2)对于支护结构,边墙锚杆在考虑耦合效应的计算中全部表现为受压,说明渗流及流固耦合效应会极大削弱锚杆的作用;(3)在水下及富水地层修建隧道,采用合理的预支护及严格注浆
以无锡地铁3#线下穿机场跑道为例,对列车运行时跑道及建筑物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竖向振动位移很小,振动竖向位移对机场跑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引起的场地地表振动水平加速度比竖向加速度小,竖向振动加速度是主要控制指标;根据国家规范判断,列车运行产生的地表加速度不会对地面机场及周边建筑物、管线产生不良影响。
锦屏二级水电站规划了7条平行布置的隧洞,其中4条为引水隧洞,平均埋深1 500~2 000 m,最大埋深2 525 m。引水隧洞开挖洞径12.4~13 m,其中1#、3#洞采用TBM施工,2#、4#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施工。大理岩是引水隧洞沿线主要的地层岩性,NW和NWW结构面是沿线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在隧洞的深埋段通过套钻取芯的方法获得了大理岩试验岩样,所有岩样的室内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均显示在初始压
顶管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暗挖施工工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顶管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要求实现顶管的微扰动施工。文章结合上海世博电缆隧道顶管施工段成功的微扰动施工,总结了顶管微扰动施工的实现手段和技术要求,包括在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中的分阶段沉降控制以及各种施工工艺的控制措施等,以期对以后的顶管微扰动施工提供参考。
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需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和提高。TSP203系统是一种新颖、快速、有效、无损的反射地震预报技术。文章以博深高速公路水涧山隧道为背景,介绍了TSP203的工作原理、现场布点原则,对其数据处理及解释应用进行论述,提出了以TSP为主其他方法密切配合的预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本文以汝郴高速公路半江子隧道穿越地层存在的岩体接触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开展了多种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半江子隧道接触蚀变带进行超前探测。工程现场实践表明,围岩实际情况和预报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超前地质预报可为隧道施工防灾重点区段的确定以及施工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保证了半江子山隧道穿越岩体接触蚀变带的施工安全。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速度的加快,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减少对环境(尤其是地铁和市政工程)的干扰,具有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以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华新街-观音桥区间隧道建设为例,详细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铣挖机开挖、Wss双重管无收缩注双液浆、监控量测等关键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可为不良地质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